反对网暴,但别美化“打鸡血”式高考誓师
近日,为倡导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媒体采访了曾经因“高考百日誓师热血演讲”而被网暴的女孩符文迪,如今的她已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用实力反击伤人于无形的网暴之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符文迪的热血演讲,有人看到的是能力与激情,有人则痛感于其“面目狰狞”。倡导多元化的时代,站在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无可厚非,但绝不能肆意抨击辱骂。据悉,这篇演讲稿是符文迪自己写的,正是她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流露,“我们县经济在市里偏落后,但是其实教育更多要看自己,这样地区的同学只要努力了,天资不会比其他地区的同学差。我在演讲中想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因为我们太需要自信了”。
即便看不惯“打鸡血”式的高考誓师,也不能把矛头针对作为“受害者”的符文迪。勇敢坚强的符文迪,凭借自己的智慧走出了网暴阴影,网友们称赞其用成绩压住网络喷子们无处安放的键盘。
反对网暴和为符文迪点赞的同时,坊间也涌现了以其为典型来“美化”高考誓师的声音,值得警惕。
高考誓师并非什么洪水猛兽,蕴含着合理的教育契机。在传统文化观念中,“百”含有圆满的象征意义。因此,在具有美好寓意的时刻借助誓师的形式进行激励,可谓契机契理,深得教育之三味。在动员讲话的仪式中,学校运用富有激励意义的标语和口号砥砺精神、激发斗志也是常用的教育手段。一个饱含深情的举动、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触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高考誓师”却渐渐异化,甚至充斥着功利暴戾气息。诸如“今日疯狂,明日辉煌!”“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之类杀气腾腾的标语口号,令人不寒而栗,屡屡刺痛公众眼球。
窥一斑而知全豹,部分变异的高考誓师所折射的问题不容忽略。透过喧嚣,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因功利浮躁而发生变异的心,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和传承文明,但这种“打鸡血”式的激励不只是一种“激素”,更是公然宣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和“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这样的价值观与教育初衷、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
符文迪最终以645分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她并没有因为曾经的网暴而排斥互联网,也没有因此而排斥媒介,相反选择了新闻专业。符文迪走出阴影并开启美好人生,当然值得祝福,但绝不能以此为部分变异的“打鸡血”式高考誓师正名。 □胡欣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