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曾经的“顶饱神器”,种植千年却被玉米取代,你知道是啥吗?
在中国古代,填饱肚子对于许多穷人来说是最大的难题。
而在玉米传入中国之前,有一种作物曾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顶饱神器”,它陪伴了无数人的日常生活,种植历史长达千年。
随着时间推移,玉米逐渐取代了它的地位,这种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作物,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它究竟是什么?为何能在贫困年代支撑起无数家庭的口粮,却最终消失在历史中?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禾中人参”·】——»
鸡爪谷,学名穇(can)子,是禾本科穇属的一种植物。
它的外形独特,植株高度在50到100厘米之间,茎干粗壮簇生,远看像一簇簇小树。
果实是囊果,去壳后的种子近球形。
最显著的特点是顽强的生命力,它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能在恶劣环境中生长。
农民种植鸡爪谷时,不需要太多精心照料就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鸡爪谷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禾中人参”。
它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如钙、钾、镁、硒、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这样的营养构成使它成为古人眼中的"顶饱神器"。
然而,鸡爪谷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加工。
人们通常将其制成粑粑等小吃。
鸡爪谷的种子还可以用来酿酒,制成特色的穇子酒。
其秸秆也有用处,可用于造纸、编织,甚至作为牲畜饲料。
鸡爪谷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存储能力。
它可以存放十年以上而不变质,存储时间越长,味道越美,价值也越高。
在古代交通不便、粮食储存困难的年代,这一特性尤为珍贵。
农民们通常在春季播种鸡爪谷,整个生长期约需要4到5个月。
收获时,他们会用镰刀割下谷穗,晾晒后再进行脱粒。
脱粒后的谷粒,再进一步加工食用。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用石磨将鸡爪谷磨成粉,然后和水调制成面团,制作各种食品。
这种谷物的独特口感和营养价值,使它在古代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久远的历史·】——»
鸡爪谷的历史久远,甚至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曾经与水稻、小麦并列为中国古代重要粮食作物。
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自身也经历了荣辱沉浮。
宋朝是鸡爪谷最辉煌的时期。
由于它“禾中人参”的美名,致使其成为了皇室贡品。
皇室的青睐促进了鸡爪谷的种植和推广,即便到明清时期,鸡爪谷仍是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
它的种植范围广泛,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都有分布,各地发展出独特的种植方式和食用方法。
20世纪,中国经历多次自然灾害和战乱,粮食短缺成为严重问题。
鸡爪谷凭借耐旱抗寒的特性,成为许多人的救命粮。
尤其在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其他作物歉收时,鸡爪谷仍能顽强生长。
作为许多家庭提供食物来源,它一度被称为“顶饱神器”。
在饥荒时期,人们还会将鸡爪谷磨成粉,制作成各种食品。
有些地方会将鸡爪谷与其他粮食混合,以增加口感和营养。
农民们会精心保存收获的鸡爪谷,将其储存在特制的谷仓中。
在一些偏远山区,鸡爪谷甚至成为了维持生计的唯一来源。
在部分地方,鸡爪谷甚至成为一种“货币”,人们用它交换其他物品或作为劳动报酬。
鸡爪谷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变迁,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
它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鸡爪谷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其命运也迎来了新的转折。
«——【·因何被淘汰·】——»
尽管鸡爪谷曾在中国农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发展,它逐渐退出了主粮行列。
这种衰落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口感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不再仅限于填饱肚子。
鸡爪谷的口感相对粗糙,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细腻口感的追求。
相比之下,大米和小麦制品更受欢迎。
产量也是鸡爪谷从主粮被淘汰的问题之一。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
鸡爪谷的单位产量较低,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在一些地区,一亩地的鸡爪谷产量仅为200-300斤,而同等条件下水稻可产800-1000斤,玉米可产600-800斤。
加工工艺的繁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鸡爪谷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步骤才能食用。
通常需要先将谷粒脱壳,然后磨成粉,再经过蒸煮等工序。
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加工成本。
相比之下,大米和小麦的加工更为简便。
在这样的背景下,玉米就逐渐取代了鸡爪谷原本的地位。
相比起鸡爪谷,玉米不仅产量高,适应性强,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更受现代人喜爱。
同时,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更为成熟,经济效益更高。
而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鸡爪谷的衰落速度加快。
到了80年代,鸡爪谷在大多数地区已经销声匿迹,只在一些偏远山区仍有少量种植。
«——【·鸡爪谷的未来·】——»
尽管鸡爪谷在大部分地区已退出人们视线,但在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它仍被广泛种植。
这些地区海拔高达3000-4000米,气候寒冷干燥,许多常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
鸡爪谷凭借其强大适应性,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种植粮食之一。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每年种植鸡爪谷约10万亩,年产量达2万吨左右。
在这些地区,鸡爪谷还能用于酿酒。
西藏的鸡爪谷酒产业已形成规模,年产量超过5000吨。
当地一些酒厂采用传统工艺,将鸡爪谷发酵后蒸馏,制成独特风味的酒。
这种酒不仅在当地受欢迎,还逐渐打入外地市场,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开始关注鸡爪谷的价值。
而在特色农产品开发方面,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开发鸡爪谷相关产品。
此外,鸡爪谷在生态农业中也显示出潜力。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正在推广鸡爪谷与油菜轮作模式,既保护了土壤,又提高了农民收入。
尽管鸡爪谷目前种植规模有限,但其独特价值正被重新认识。
未来,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作物多样化的重视,鸡爪谷可能在高原农业、特色食品开发和生态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资料
百科:穇(别名“鸡爪谷”)
鸡爪谷带来新希望 [金台资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