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高校实习生收到病患特殊感谢信
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施慧丽
“感谢你们对临床患者的悉心照顾。”“是你们专业与爱心,让我倍感温暖。”“你们是最美的天使团队,你们是病人的春天、病人的守护者。”“你们的温馨关怀与帮助,让我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使我专心在医院检查与治疗。”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时最怕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她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最怕病患知道我们是实习生,不信任我们!”
11月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文理学院获悉,在医院实习期间,该校护理专业学生丁可 、李慧语、廖刘洋、王亭、张悦、朱子越等同学,以其专业的护理经验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患者的认可与赞扬,每一名实习生都收到了众多病人的感谢信。
“最远”的病患第一个送感谢信
“1床的位置离护士站是最远的,每次按铃走过去都要一两分钟,路上可能还有其他病人询问,每次我都一路快走!”
然而距离最远的病患,却是第一个给丁可送感谢信的病患!丁可是该校2021级护理二班学生,目前在中南医院乳腺与肿瘤放化疗科实习。
“当时1床的病患是一位老奶奶,她得了乳腺癌,情绪比较低落,陪伴她的是一位老爷爷。”丁可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为老奶奶很失落,加上她的病床距离护士站最远,所以她只要按铃,我都会快步走过去!”
除了日常的护理,丁可每次还会和她聊聊天,缓解她的焦虑,出院的时候丁可还真诚祝福她健健康康。
收到感谢信,丁可很开心,但是也有不开心的事情。她说:“最麻烦的事情就是病人拒绝实习生操作,有时候连最基础的换药都拒绝,不太相信实习生。”
然而在科室,还有一位老爷爷,身患胰腺癌,基础疾病也特别多,因为股骨骨折来做手术置换。“虽然他的病情很严重,但是他态度一直都特别好,我每天去给他做操作,他都会说麻烦我了,还很积极配合我,不排斥实习生的身份。”
没有家属照顾,她当临时陪护
今年8月,在普仁医院关节骨科实习期间,王亭注意到,与带教老师所管护的刘女士入院时,因骨关节疾病造成左侧肢体行动不便。王亭告诉记者:“刘女士日常行走,取物皆有困难,她的家属白天要上班,没有时间陪同。”于是,在刘女士进行检查与康复治疗期间,王亭不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细致无误的静脉注射等一系列操作,平日检查日常生活,王亭也尽量多照顾她。“没想到刘女士出院时,我会收到她的感谢信,当时非常有职业成就感!”
在神经内科实习期间,王亭记得有一天上班的时候收了一个新病人,个子挺高大的,在带教老师的鼓励指导下,王亭给他进行入院宣教。将病人安置到病房以后,遵医嘱为其进行床旁心电图检查,正当王亭准备好各导联,准备为病人进行定位安置时,病人突发手足抽搐,手脚乱挥,双眼上翻。王亭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接触到癫痫发作的病人,经验不足的我被吓呆了,很怕病人坠床,又怕他扯坏仪器,也很怕他伤害到我,反应过来的一瞬间,呼叫我的带教老师,请求协助,又想起书上的癫痫发作处理注意事项,迅速撤离患者周边的危险物品,拉起床栏,然后老师他们就来接手处理该病人了。”
经过这件事情,王亭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自己能做的就是学好理论,认真参与实践。
“乡音”助病患缓解焦虑
在消化内科,一位患有结肠息肉的叔叔因对医学相关知识缺乏,刚开始听说要做EMR手术时,总有些不安焦虑紧张。但在填写交接班护理文书时,廖刘洋发现病患和自己是老乡。于是,在后面的打针换药治疗中,廖刘洋常用家乡话跟他聊天,逐步减少他的紧张焦虑,也细心解释手术的原理,并告知病患注意术后的饮食。平常廖刘洋也会到病房,跟他打招呼问好,问问治疗进度,叔叔总笑呵呵地说廖刘洋像他闺女一样对他很细心负责,于是在出院前写了表扬信,感谢他住院期间的关怀和照护。
作为该校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廖刘洋目前在中南医院实习,廖刘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初次面对新生儿发生呼吸窒息。
廖刘洋告诉记者:“好在带教老师非常迅速地通过拍打患儿足底及后背刺激患儿,多次拍打无效则迅速呼叫医生,并带领我准备急救用物。这是我亲自参与其中的心肺复苏抢救,我在旁按压复苏囊给氧,一整个流程带教老师和医生的处理带给我深深的影响,第一次如此直观地面对课本上所学急救措施,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争分夺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为带教老师快捷迅速的处理感到吃惊,更意识到不能让操作理论学习浮于表面,更需要时时牢记于心并能够面对紧急情况能够随机应变紧急处理。”
实习护士中的“多面手”
朱子越 ,2023级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过多个科室,被大家誉为“多面手”。
新生儿科实习期间,朱子越跟随带教老师管床过一位刚出生十几天的重症患儿。朱子越告诉记者:“这位患儿不仅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还存在肺部感染。他的病情经常反复,需要呼吸机维持血氧饱和度,每天都要做雾化治疗,输液泵输注药物等。此外,最大的挑战是由于新生儿身体各项发育还并不完善,并且极容易躁动、哭闹,此时需要我们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还需要频繁的翻身、更换体位,以及各种管路的护理都需要格外小心和细致。”
处理这位患儿的过程十分不易,也让朱子越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和专业。朱子越说:“刚入科时经历了一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的抢救,从发现患儿生命体征状况下降,到及时通知医生,再到所有人员一起配合抢救,在这种紧急情况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体现了医护人员的配合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李慧语在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实习时,一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为此,李慧语每次上夜班的时候,会密切关注她的病情变化,平时还会到病房询问她的恢复情况。“每次输液我都会给患者及家属解释每个药物的作用,争取用专业能力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出院时,患者家属写了感谢信表扬李慧语。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