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卒中风险、卒中后康复,原来体育锻炼这么重要!
根据全世界流行病学数据,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一生当中会患上卒中。那么,作为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我们该如何快速识别卒中?如何预防卒中?近日,在第19个“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世界卒中组织以“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为主题,再次呼吁全球关注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的专家指出,在无论是降低卒中风险,还是发生卒中后的康复,体育锻炼都非常重要。
年轻人一样会“中风”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还有一人因卒中而致残。卒中患者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严重残疾。据专家介绍,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一些典型的早期征兆,包括站立不稳、眩晕、突发性头痛、短暂肢体麻木无力、突然失语或语言不清、视力降低、突然视力模糊不清等。“曾经有位50多岁的阿叔为维持工厂运营也很拼,突发不明病因的头痛,却不以为然,后被证实是静脉窦血栓这一特别类型的卒中发病。”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何池忠举例道。
“30多岁的广东云浮小伙子,为赶工作任务连续数天不休息,身体不适还以为患感冒,意识不清后送院才证实‘中风’了。”何池忠表示,目前卒中发病率逐步上升的原因主要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但年轻群体的发病案例也愈发常见。近年来,年轻人因为过度疲劳、熬夜工作造成静脉窦血栓等脑血管疾病在不断增多。
试试这些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防治卒中
卒中虽然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体育运动就像是一剂强效‘良药’,能够显著改善血管健康”,据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张斌介绍,今年的世界卒中日重点强调了“体医融合”的理念。而体育锻炼对卒中防治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卒中风险。其次发生卒中后,体育锻炼、积极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马腾云也认为,作为一剂“良药”,体育锻炼对卒中防治主要作用在两个方面——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改善血管健康,降低血压,增强血管弹性,并帮助控制体重、血糖和血脂,减少卒中的风险;此外,运动还能强化心脏功能,维持心律稳定,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从而进一步降低卒中的发生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锻炼需要与医疗服务融合一体才能提供卒中防治的“双重保障”,何池忠强调不能一味地忽视自身情况,过度锻炼。“‘体医融合’是指让体育锻炼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共同助力健康管理与提升。在预防和治疗卒中方面,体育锻炼和医疗服务就像‘双重保障’,缺一不可。”何池忠建议患者在做长期运动项目规划时,一方面要提前做经颅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心脏B超等常规检查,排除例如心血管、脑血管等畸形隐患;另一方面体育锻炼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才能收获“体医融合”最大的能效。
此外,何池忠还强调科学运动应区分不同年龄阶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给出这三类人群的运动方案建议:
1.健康成年人——推荐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提升心肺功能;辅以俯卧撑、举哑铃等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加入瑜伽、拉伸等柔韧性训练提高身体灵活性。
2.老年人——安全第一,适合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高强度活动。 推荐轻度力量训练,如弹力带、轻哑铃,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3.儿童和青少年——注重趣味性,如球类、跳绳、游泳等,提高参与度;鼓励户外活动, 减少久坐,促进骨骼健康和身体发育。
“要防范卒中发生,就应注意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马腾云建议道。日常生活中,除了体育锻炼外,预防卒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定期筛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35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每月至少测量一次、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血糖、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五年测量一次空腹血脂,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定一次;
2.戒烟戒酒,避免过度饮酒,并避免二手烟;
3.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和血压,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摄入;
康复训练是卒中康复中的核心环节
卒中会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等能力,因此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对脑卒中患者而言,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可以说‘三足鼎立’,在治疗和康复中缺一不可。”何池忠表示:体医融合强调将医学治疗和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运动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辅以科学运动处方、运动与药物相结合等方式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刺激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让患者在恢复身体机能的基础上,还能预防卒中的再次发生,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专家强调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康复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运动功能训练:步行训练、肢体协调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等;2.语言训练:帮助患者通过发音、词汇记忆等训练;3.认知训练:帮助恢复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4.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吃饭、洗漱等生活自理技能训练。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何延锋
通讯员:张斌、张诚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