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饮料分级标签实施后效果如何?科普机构调研结果显示:实际操作中企业会有营销误导情况
近年来,“0糖”“0卡”的健康饮料开始风靡。今年3月,上海市开始试点饮料“营养选择”标识,引起热议。这是国内首次由官方机构推出的评价型食品FOP(包装正面)标签。该标识根据饮品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含量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 该政策推出后赢得不少舆论赞许,甚至有专家建议以立法的方式全国强制推行。但据中国食品安全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评价型FOP用于食品在我国时机尚不成熟。 虽然对于传统的食品营养标签已有国家标准,但对于FOP标识,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强制规定出台,上海的试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上海饮料“营养分级”标识规则
近日,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了该中心对上海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实施效果的调研结果。他认为,总体来看外界不应盲目乐观。实际操作中,企业会有营销误导、自定义分级,选择性标识A、B级,选择性不标识C、D级;消费者则还是以口味为先,对FOP停留在“口头支持”,也不会正确使用。
“目前这一政策在企业执行层面的营销价值远远大于健康促进的意义。公众对简单易懂的评价型FOP有很高的期待,但上海的试点表明,实施起来还有很大困难。”钟凯说。
宣传“不另外加糖”的A、B级品种
默认“标准糖”变成C级
据悉,FOP主要有描述型和评价型两大类:描述型客观展示重点营养数据;评价型对食品进行分级、评分等,更直观、易懂。从目前的国际趋势来看,评价型FOP是更受欢迎的形式。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举例,不加糖、不含奶的纯茶饮品属于A类;中杯、少糖的奶茶是B类;部分风味果茶或风味咖啡属于C类;奶盖茶则属于C或D类。
钟凯介绍,该中心曾在6-7月间对四家试点企业(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盒马)进行线上和线下调研。不过,现制饮品菜单变化频繁,基于当时的调研数据可能和现状存在很多差别,有的企业已经基本退出试点。
从企业实施情况来看,钟凯表示,企业普遍将营养分级作为营销推广手段,选择性标识问题严重,具体实施方式五花八门且变动非常频繁,评级随意变动。
对于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三家现制饮品企业,可定制选项多导致排列组合(即SKU)繁多,同一饮品,“标准糖”“少糖”“半糖”还是“不另外加糖”,评级结果可以从A到C,由此在标识中产生了诸多问题。调研发现,线上点单可以动态展示对应分级,但静态图像(如标签页、宣发物料)却很难做到完全展示,这给了企业选择性展示的机会。
调研显示,在宣发物料中,企业推出的样板多为A、B级的品种,都是以“不另外加糖”测算出来的;在门店菜单,以及线上点单的饮品封面图中,也基本显示这样以“不另外加糖”测算出的分级——但有趣的是,有些饮品的默认选项却是标准糖,对应的动态分级(C、D级)与同一屏上的封面图显示的(A、B级)不一致。霸王茶姬甚至在北京地区有的品种仅在封面图展示以“不另外加糖”测算出的A/B级,隐藏动态分级。
▲霸王茶姬“山野栀子”封面以不另外加糖显示B级,同一屏实际默认选项是标准糖,显示C级
此外,实地探访发现,由于同一产品可有三种分级,门店员工往往说不出甚至说错相应分级,也不会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A、B级产品。
因此,钟凯认为,FOP在餐饮业实施过于复杂,最好在预包装食品“玩明白”之后再探索尝试,新加坡就是从预包装饮料拓展到街头饮品的。
有企业选择性标识A、B级
选择性不标识C、D级
调研发现,除霸王茶姬外,其他三家企业都有大比例的产品不进行标识的情况。霸王茶姬18个产品全部标识营养分级;18个产品对应的427个SKU中,A级和B级合计占75.4%,无D级。奈雪的茶也无D级标识。而快乐柠檬有标识的1423个SKU中,仅0.7%为A级,D级占18.9%。
钟凯观察到,实际上,企业是选择性地标识A、B级产品,选择性地不标识C、D级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是奶茶、果茶、奶盖茶等,如奈雪的茶加奶盖和加果肉不参加试点;或通过拆分产品的方式规避标识C、D级,如奈雪的茶评级时不计入鲜果、霸王茶姬奶盖需要单点。有趣的是,新加坡的实施方式恰好相反:A、B级自愿标识,C、D级强制标识且不得营销。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霸王茶姬恢复上架了有奶盖的品种,显示了其C/D级标识,而奈雪的茶现在显示分级标识的产品大大减少。
▲实地探访中的三家现制饮品店菜单
对此,奈雪的茶方面向记者表示,季节变化产品更新,新的产品上标在送检或等待评级结果中。奈雪的茶不仅在业内率先为现制鲜果茶标注营养等级,也是首个RTD产品(瓶装饮料)上标的新茶饮品牌,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实现控糖管理,快速做出健康茶饮选择。
霸王茶姬方面则表示,霸王茶姬积极主动希望健康茶饮的发展。执行方面,霸王茶姬一定会按照政府侧的要求和标准严格执行。后续,如果饮料分级试点更完善或者要求更高,会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积极调整。霸王茶姬也希望更多品牌参与到试点,共同推动茶饮市场高质量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这一政策的最大参考对象是新加坡的饮品分级制度。但钟凯认为,新加坡未必是我国应该参考学习的对象——新加坡是一个高收入的发达国家,食品以进口为主,糖摄入量也远高于中国。“其实,多年来各国FOP政策实践结果并没有想象那么好,只能说有积极影响,但不多。”
消费者“口头支持”饮品分级
对实际选择影响有限
钟凯提到,奈雪的茶不计算鲜果有其无奈之处,因为“往清水里扔几颗蓝莓,就是B了”,主打茶的霸王茶姬实现“全面无D”就较为轻松。他猜测,这也是主打果茶的喜茶没有跟进的原因。这些都是评价型FOP比起信息型FOP的固有缺陷,它们容易误导消费者或削弱可比性。
从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线上问卷的结果来看,消费者对评价型FOP的固有缺陷保持一定容忍度。钟凯认为,公众对简单易懂的评价型FOP有很高的期待,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些“陷阱”会侵蚀FOP体系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科学公信力。
不过问卷调查显示,消费者的高支持度和行为出现较大背离。口味、价格、配料成分是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决策因素,而产品的营养属性关注度并不高。
在线下拦访中,84%的上海消费者对营养分级表示非常支持或比较支持,有32%的消费者表示营养分级对购买决策影响很大或较大,准确知道所购奶茶评级的则更少——在308名刚刚购买了试点产品的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一问三不知”,有16人(5%)正确给出所购奶茶的营养评级,这还包括“蒙对的”。
钟凯认为,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证实,目前饮料营养分级政策在企业执行层面的营销价值远远大于健康促进的意义,营销手段的影响远大于分级标识本身,消费者在选择上大多处于“口头支持”的状态。
▲试点现制饮品企业宣传物料
盲目创新或导致混乱
专家:评价型FOP政策不能急于推广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钟凯认为,评价型FOP政策不能急于推广,不要盲目照抄或者创新,创新有可能导致混乱,尤其在餐饮行业的应用要慎之又慎。此外,评价型FOP政策不能多套并行,国外已有前车之鉴,最好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单一的FOP。
钟凯表示,评价型FOP并非消费者教育的捷径,反而需要花更大力气教会大家做好食物选择与搭配,识别和回避评价型FOP的“陷阱”。否则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评价型FOP的缺陷将被显著放大并被企业营销利用。“悖论就是,越想要评价型的人越不懂食品标签,而越是不懂的人越容易被评价型误导。”
钟凯认为,对政策的实际效果,政策制定者和舆论都应有清醒认识,不能盲目期待和乐观。
在FOP类型的选择上,钟凯认为,如推行信息型FOP,可以随时实施且无任何障碍,但效果有限。如推行评价型FOP,则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评价型FOP的杀伤力相当大,规则制定能影响产品的生死,因此利益博弈异常激烈。整个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非常重要,最终决策者的头脑要保持高度清醒。”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邓旆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