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人士处置遗产成趋势,专家呼吁将遗产管理师定为新职业
南都讯 记者程姝雯 发自北京 “遗产管理师”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从业选择。
日前,南都记者从第三届遗产管理人交流会现场获悉,截至2024年10月1日,自中华遗嘱库于2023年10月推出遗产管理人便民公益服务以来,已有23135份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其中,指定他人或机构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达15.62%,较今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公布的数据增长了2.82%;而指定亲友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则为84.38%。此外,在选择遗产管理人服务的人群中,有56%选择将继承的房产进行变卖、变现或过户等处理。
而从历年数据来看,立遗嘱人的遗产管理意愿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趋势。而市民订立遗嘱并指定遗产管理人时,正从更倾向于人际信任转向考虑选择专业人士。
在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内,逝者家属献花 ,寄托哀思。 新华社发
一个鲜活的案例是,王先生的母亲在广州某城中村拥有好几处自建房,正在面临拆迁。由于王先生和弟弟都在国外工作,母亲也随他们长期居住国外。王母考虑到自身年事已高且健康状况不佳,她担心自己百年后,孩子们无法及时回国处理遗产事宜。于是,王先生的母亲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并在遗嘱中指定了一位专业人士作为遗产管理人,负责处理与回迁房继承相关的所有事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亲友在熟悉逝者意愿和生活习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实际处理、管理遗产中往往也面临诸多问题和风险,比如不了解过户税费政策,无法提供必要的手续证明文件,难以确认查找外地财产等。相比之下,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性与中立性,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逝者真实意愿来处理相关事务。而且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丰富的处理经验,能更好地维护遗产的安全与逝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快推动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及个人财富增长,遗产继承问题已成为备受百姓、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遗产继承公证案件与遗产纠纷案件合计高达180万件。南都记者了解到,继民法典正式确立遗产管理人制度以来,目前我国从事遗产管理的从业人员已达24万。
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廉慧在论坛也谈到,尽管从业人员众多,但行业仍缺乏科学引导和规范,职业技能标准尚未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遗产管理人的工作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全面评估。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副总编辑李学梅拟在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议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她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推动遗产服务规范化管理,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
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民法典》立法专家杨立新也呼吁:设立遗产管理师职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护产权促进共同富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