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货币全球支付占比对比:欧元21%,美元49%,人民币令人意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多年来,国际贸易大都是以美元为主要支付货币,这也导致美元成为了全球通用货币。
但近些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元的国际地位也逐渐受到了影响,曾经叱咤风云的美元,如今风光不再。
有数据表明,美元在全球货币支付的占比跌至49%,而元则趁势而起,以21%的占比稳坐第二把交椅。
但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的“红票子”人民币的数据,更是呈现不可小觑的上升势头。
那么,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支付占比多少?是否对国际局势有所影响?
【美元霸权的黄昏】
上世纪中叶,美元开始称霸全球的时代。
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44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签署了一份改变世界金融格局的协议。
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一体系让美元一跃成为全球主导货币,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美元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尤其是越战带来的巨额开支,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轰然崩塌,但美国并不甘心就此失去货币霸权。
1974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一份堪称“神来之笔”的协议——“石油美元协议”,这份协议规定,所有石油交易都必须使用美元结算。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石油输出国纷纷效仿,美元通过与“黑金”的绑定,再次巩固了其全球货币霸主的地位。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美元的独霸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2000年以前,美国是世界上80%以上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不到30%。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近年来频繁使用金融制裁作为外交工具,这种做法引发了许多国家的警惕和不满。
在这种背景下,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逐渐下降,从2001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的73%,降至2022年的58%,再到如今的49%。
这个数字虽然仍然显示美元的主导地位,但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种变化?
【欧元的崛起】
在美元霸权逐渐松动的缝隙中,一个新的货币力量悄然崛起——欧元。
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元的诞生堪称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金融事件之一。
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开始流通,短短二十余年,它就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货币,在国际支付中占据21.58%的份额,这个成绩,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
欧元的成功,源于欧洲各国对于经济一体化的执着追求。
早在1961年,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就提出了“最优质币区理念”,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在30多年后终于变成现实。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为欧元的诞生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份条约不仅建立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还为“欧洲政治联盟”指明了方向。
欧元的道路也经历了坎坷,它先后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2022年开始的严重通货膨胀。
这些危机就像一次次考验,测试着欧元的韧性和欧盟各国的团结,令人惊讶的是,欧元不仅挺过了这些难关,还在危机中不断强化自身地位。
欧元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其深远的影响力上,它基本消除了欧洲大国之间重燃战火的可能性,推动了经济增长,削弱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格局。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艾肯格林所说:“从根本上说,欧元是一个政治工程”,它不仅是一种货币,更是欧洲一体化的象征,是欧洲在全球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关键工具。
不过欧元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政治立场分歧,都可能影响欧元的未来发展。
在俄乌冲突中,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态度就存在分歧,这无疑会影响市场对欧元前景的信心。
那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货币人民币在这场全球货币较量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在全球货币格局的大棋局中,中国这个后起之秀正在稳步推进自己的棋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人民币,正在以一种令人瞩目的速度走向国际化。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已达到4.69%,稳居第四位,这个成绩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不变。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直到1996年,中国才取消了对人民币的相关限制,而真正将人民币国际化提上日程,则是在2009年。
从那时起,中国开始允许在部分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国贸易结算。
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立。
这个被称为中国版“SWIFT”的系统,已经吸引了152家直接参与者和1412家间接参与者,覆盖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
CIPS的存在,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布局数字货币领域,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已在多个城市展开,这不仅是对传统货币形态的革新,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
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在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第二大支付货币。
2022年,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更是达到了2.7%的历史新高。
在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下,全球货币体系似乎正在走向多元化,但是,这种多元化趋势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变革?
【去美元化】
在全球金融市场这个大舞台上,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上演,这场革命的名字,叫做“去美元化”。
美国霸权的时代逐渐远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想要摆脱美元,这其中不乏美国的盟友们。
但是“去美元化”并不意味着美元就会彻底失去地位,毕竟,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不是那么容易被取代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货币格局一定是多元化的。
在这场货币变革中,中国显然不甘人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广阔舞台。
从亚投行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各国央行也开始跃跃欲试,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数字人民币,欧洲央行的数字欧元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在这种多元化趋势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正在形成。
各国货币不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是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共赢,这种趋势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结语】
全球货币支付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美元独大的局面已成过去,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未来的全球金融格局必将更加多元化、均衡化,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有望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信源】
中国证券网2024-09-19《人民币连续10个月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
央视网2014-04-04《以史为鉴:美元是怎么占领世界的》
环球网2019-01-02《欧元20岁:成长有烦恼 不成长有风险》
球时报2024-10-23《以三种途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