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达6年的土地产权追回路 ,以法治之光照亮助残之路
居住在北站社区的莫先生是一名肢体以及言语一级多重残障人士,这几年来他尝遍了人间冷暖,兄弟阋墙、官司缠身、地产被霸占等等让他常常感到度日如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93年,莫先生回肇庆市老家购买了一块土地,想着方便一些,便委托家里兄弟帮忙。但没想到,其兄弟在办理土地产权证时擅自将土地分成了三份,并且分别登记在三兄弟名下。莫先生看到后,提出希望把土地产权证改回来,经过一番交流,莫先生的兄弟承诺说随时可以过户回去,让莫先生不用担心。莫先生想着家里几兄弟都是一家人,再加上已经给了承诺,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过户一事也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莫先生因病致残,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伤病痛苦几乎压垮了莫先生,此时,陷入困顿的莫先生向兄弟提出,希望能够返还土地,万万没想到竟遭到了拒绝,称土地登记在谁名下就是谁的。经过多年沟通无果,2017年,莫先生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属于自己的财产,到北站社区找到“法律明白人”辛钧辉律师,自此开始了一段长达六年的维权之路。
了解情况,耐心梳理案情
北站社区的“法律明白人”辛钧辉是一名专门为残障群体提供帮助的律师,在经过与莫先生长谈后,辛律师发现,莫先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首先最紧迫的是家庭经济困难,莫先生属于重度残障人士,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又全职在家照顾他,另外还有个儿子在上大学,家里没有收入来源,更没有经济能力来聘请律师。其次是案件本身比较复杂,莫先生手头上的材料极为有限。因购买土地的原始材料都在莫先生兄弟手上,其兄弟不愿意提供给莫先生。加上莫先生病后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较弱,对于土地的来龙去脉记忆较模糊,也说不清楚。
针对莫先生的实际困难,辛律师首先就莫先生的案件提供了法律咨询意见,同时指导其向老家相关部门申请复制了与土地有关的原始档案材料,为进一步的案件分析做准备。
精准施策,暖心制定救助策略
辛律师收到莫先生的材料后,便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告诉了莫先生可适用的法条,为莫先生确定了维权的切入点、策略、风险及预案。制定完方案后,看到莫先生还是对能否拿回土地产权露出的忧虑焦心,便安慰了莫先生要相信法律,一定可以通过正当法律程序维护权益。
对症下药,步步推进,以法律为其“撑腰”
在辛律师的指导下,莫先生及其妻子先参与了民事诉讼程序,经历了一审、二审后,莫先生还是未能拿回产权。之后,辛律师又带着莫先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涉案土地的权属调查申请,因时间久远,没有任何人了解当时的全部情况,所以相关部门展开了多次的调查,包括询问了解部分情况的证人,调取书面材料等。其间,相关部门还专门召开了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后,初步认定莫先生的兄弟办理涉案土地证时的确存在隐瞒客观事实的行为,于是决定注销其兄弟名下的涉案土地证。莫先生的兄弟对相关部门的决定不服,提起了行政诉讼,而莫先生作为第三人一并参与行政诉讼一审、二审程序,最终法院判决相关部门撤销土地登记的决定合法。在撤销了莫先生兄弟名下的土地登记后,莫先生向相关部门提交资料,申请将土地重新登记在自己名下。经过重重困难,莫先生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产权。
在法治社会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官司或许只是一场是非曲直的较量,但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却是一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艰难之路,他们不仅要面对法律纠纷本身的复杂性,还要克服自身残疾所带来的种种难题,出行难、交流难犹如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一个想要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残障人士身上。在社区中不断培育好“法律明白人”队伍,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的作用,让更多的残障群体感受到法治的温暖与支持,不再被出行、交流所阻碍,不再因经济压力而放弃维权,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而战,捍卫公平正义。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通讯员 覃晓虹 辛钧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