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让文物“活”起来丨全国22家一级博物馆在成都“竞技”
10月30日-31日,由四川省博物馆学会、成都博物馆协会主办,四川博物院等承办的“数字文创与新质生产力”工作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会议聚焦于“数字文创与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苏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2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代表,就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数字IP的授权合作等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30日上午的会议发言中,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以正在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为例,介绍了上海博物馆打造“一站式”文旅消费新场景的经验与心得。
这场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自今年7月18日开幕以来,三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接待了约80万人次的观众。据李峰介绍: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博物馆门票销售1.3亿,文创销售1.2亿,“带动的周边消费还有三、四个亿,因为超过70%的观众来自外地,很多人都是为了看这个展览专程来上海。”
他特别提到博物馆在文创产品打造方面如何牢牢把握住了年轻消费者喜欢萌宠的心态,围绕着古埃及猫女神巴斯泰特而推出的系列文创产品,在几大文创系列中成为了“销冠”。另外,上海博物馆配合此次古埃及大展推出的“消失的法老”VR沉浸式探索体验展览,以及“埃及猫神庙”小程序游戏等线上产品,同样收获了热烈反响。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小胜介绍了他们对敦煌石窟寺壁画、古建筑等珍贵文化遗产及可移动文物的三维重建;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负责人孙竞则分享了故宫通过构建“数字文物库”“中华文明数字库”等方式,让馆内浩如烟海的文博资源“活”起来的案例。
苏州博物馆文创部主任蒋菡围绕博物馆IP授权体系建构进行了分享,其中也特别提到了苏州博物馆是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美的建筑设计与丰富的非遗资源,与社会各行业充分合作,多角度灵活运用这些珍贵资源的经验。
河南博物院信息管理处影像总监牛爱红在介绍博物馆影像数据采集经验时,也不忘强调对看似平常的诸多细节的记录——比如一场重要活动的大合影,他们会将照片上所有嘉宾的名字按照其所在位置一一标记,“这样哪怕时隔多年之后,不认识他们的人也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料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在数字化保护应用实践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还属用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既让游客能够沉浸式的体验文物出土的全过程,还能观察到文物出土前的摆放层次及出土瞬间的状态。
来自四川博物院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部的钟郛主任,则以四川博物院香氛文创为例,介绍了川博是如何围绕“文物+植物=博物馆特色香氛”的创意公式,持续打造并强化了其独特的嗅觉文化标识。
近年来,成都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富含文化意蕴与商业潜力的数字内容与产品正源源不断地涌现,奠定了新质生产力在文博领域发展与应用的坚实基础。
其中,武侯祠博物馆率先推出了全国首个室外景区的增强现实(AR)应用项目;成都博物馆凭借AI技术,创新性地重现了传统皮影艺术的数字形态;成都杜甫草堂通过高精度的3D建模技术,成功塑造了AI版杜甫形象;金沙遗址博物馆用“考古时空门”,再现了金沙遗址祭祀区发掘前、发掘中及发掘后的过程,对重点遗迹进行了复原展示,让观众感受考古现场的魅力。
游客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参观(摄影 王效)
另外,随着年轻人对博物馆兴趣的不断升温,以文物为主题的游戏也开始走红网络,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国内首款文物主题国风游戏《物华弥新》,自上线以来不仅与央视知名节目《国家宝藏》跨界合作,还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携手宣传名画《千里江山图》,并与成都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开展联动合作,衍生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与会代表们一致认同: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文博事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能显著提升文物保护与研究应用的水平,还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新经济的蓬勃兴起也为文博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曾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