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国际班轮航线开通
南都讯 10月30日,“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国际班轮航线开通仪式在珠海国际货柜码头(高栏)有限公司举行。该航线开通后,既有效解决了珠海本地东南亚外贸货源不足的问题,又降低外贸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每TEU(标准箱)能节省约40%的驳船费用。
“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国际班轮航线开通。受访者供图
开创“内外贸同船”新模式
珠海、海南、东南亚三地,地理位置相近,合作渊源深厚。珠海作为中国南部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一直是连接内地与港澳、东南亚乃至全球的重要枢纽。
新开通的“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国际班轮航线(以下简称“‘高栏港-小铲滩’内外贸同船航线”)由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集运”)旗下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泛亚”)开通运营,目前按照每周一班的频率开航。
该航线采用了“内外贸同船”的新模式,外贸货物在海南洋浦海关监管下直接装上外贸干线班轮,可无缝衔接至越南、孟加拉、新加坡、菲律宾、西非、中东等地区;与此同时,内贸货物可在小铲滩码头实现快速转运和交付。
据悉,自2024年8月28日首次试航以来,已累计完成9个航次,吞吐量2674TEU(标准箱)。
每TEU节省约40%的驳船费用
据悉,自今年2月体制优化以来,经开区新一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高栏港深水良港开发利用,联动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和码头企业,多次召开港口航线专题座谈会,深入走访市内主要外贸企业,拜访重点船运公司,学习调研青岛港、日照港,拿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
航线开通后, 每TEU节省约40%的驳船费用。受访者供图
中远海运集运珠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宇霞在推介航线时表示,“高栏港-小铲滩”内外贸同船航线航程30小时,目前班期为每周一班,未来将达到一周两班甚至更多班。与传统驳船相比,航线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经济性:每TEU(标准箱)能节省约40%的驳船费用。二是时效性:“高栏港-小铲滩”航程30小时,中转时效优于传统驳船。三是保障性:万吨轮执行仓位充足,可充分保障大批量货物出运需求。四是专业性:科学设计班期抵离时间,为客户高效连接二程大船保驾护航。
为大湾区的货物走向世界搭建新通道
开通仪式上,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市港口管理局局长、珠海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建平表示,此次“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航线开通,就是经开区积极响应国家内外贸一体化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既有效解决了珠海本地东南亚外贸货源不足的问题,又降低外贸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还带动了区内多式联运、装卸搬运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为大湾区的货物走向世界搭建了新通道。
珠海交通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陈少幸表示,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航线的开通,不仅是珠海交通控股集团践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城市交通运营商”职责使命所系,更是有效串联“海陆空铁”核心资源,加速“大交通、大物流”格局构建的创新发展新举措。
珠海交通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陈少幸在发言。
未来,交控集团将继续深化与中远海运等有资源、有市场、有干劲的航运公司和货主合作,深化与政府部门、联检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共同打造更完善的航线网络,为推动珠海、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毛铁军
英力士集团亚洲芳烃业务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总监
毛铁军介绍,自2020年以来,因为没有直航航线,珠海本地企业出口主要是通过驳船或拖车到南沙、蛇口或香港上大船再出口,物流链条长、成本高,时效性差。因为驳船费用等比周边其他港口高出很多,导致很多的珠海本地企业纷纷通过陆运或火车的形式,转由广州南沙或蛇口、盐田出口,珠海的进出口数据也大受影响。
作为高栏港最大且最忠诚的集装箱出口企业,英力士化工物流成本也不断上升,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高栏港-小铲滩”内外贸同船航线的开通,为英力士化工出口越南提供了最佳的运输渠道,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 有了这条稳定的航线,企业销售可以更有信心地洽谈年约,锁定更高的销售量,有望形成英力士扩大销售、珠海增加出口、港口和泛亚增量发展的多赢局面。
毛铁军高兴地表示:当前国内PTA行业整体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珠海经开区、珠海交控集团、海关和中远集团泛亚公司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下,公司充分利用“高栏港-小铲滩”内外贸同船航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从开航至今两个月时间已配载830柜,平均月运输量约400柜,预计2024年出口贸易额将增长约25%。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