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肿瘤“饿瘦”后再进行微创手术,多学科“联合作战”为患晚期肺癌的老人带来希望
极目新闻通讯员 马遥遥
七旬老人不幸罹患肺部肿瘤,确诊时已经分期较晚,手术不能直接根治性切除。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肺部肿瘤专病中心多学科联合作战,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先“饿瘦”肿瘤,再进行微创手术,完成了肺部“保卫战”。
今年77岁的陈爹爹(化姓)家住湖南衡阳。一个多月前,他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下肺占位,有一个大小2.8厘米×2.2厘米的肿瘤,而且伴随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判断淋巴结有转移可能。经过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鳞癌。由于分期较晚,当地医院认为没有手术机会。随后,家人带着陈爹爹慕名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就诊。
经相关检查,陈爹爹的病理分期为左下肺鳞癌cT1N2M0,IIIA期,属于局部晚期。经该院肺部肿瘤专病中心多学科诊疗后,治疗团队决定应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术前新辅助方案,先将肿瘤缩小使其降期,待符合手术指征后再进行手术。陈爹爹在肿瘤科接受了两周期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后,复查胸部增强CT提示肿瘤及纵隔淋巴结较之前明显缩小,经综合评估达到了手术指征。一周前,在手术室、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胸外科刘勇主任团队为陈爹爹实施了单孔胸腔镜下左下肺叶切除伴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刘勇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单孔胸腔镜手术
目前,陈爹爹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病理提示左下肺肿瘤见坏死,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残留肿瘤细胞,纵隔肺门淋巴结可见纤维化和坏死,未见肿瘤细胞。后续,他将继续接受化疗和免疫巩固治疗。
刘勇主任提醒,40岁以上的市民,尤其有吸烟史或长期暴露在吸烟环境、有肺癌家族史、有石棉及砷或辐射职业接触史、生活环境空气污染严重、长期在密闭环境工作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行肺癌早期筛查。大多数小于8毫米的肺结节可暂时不做处理,但需要每三个月至半年随访一次,观察是否有恶变的趋势。
(武汉市中心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