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评估俄军死亡11.5万,受伤50万,俄士兵抱怨:让我们送死
俄军在乌克兰的死伤数据一直是个谜,但西方情报部门最近公布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11.5万人死亡,50万人受伤,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令人唏嘘的故事。2024年9月成了战争以来最黑暗的一个月,死亡人数创下新高。有意思的是,这些数据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拼凑而成。情报人员翻遍了社交媒体上的讣告、政府发放的抚恤金记录,甚至一张张阵亡士兵的照片,最后锁定了74,014名阵亡者的身份。
在莫斯科的街头巷尾,战争似乎离人们很远。商场里依然人来人往,咖啡馆里还是坐满了享受下午茶的人们。但在城市的角落里,总能看到一些默默哭泣的母亲和妻子。她们手中捧着阵亡通知书,心里装着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战争打了这么久,死伤这么多人,按理说民众会群情激愤,上街抗议。但奇怪的是,俄罗斯街头异常平静,没人站出来反对继续增兵。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政府的强力管控,也有民众对政府的盲目信任。不过,真正在前线打仗的士兵可不这么想。
一位从前线回来的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段视频,画面虽然模糊,但内容震撼人心。他说部队里的老兵几乎都打光了,新来的补充兵还没学会怎么用枪就被推上战场。更要命的是,指挥官根本不在乎士兵的死活,动不动就让人往雷区里冲。
军事专家们分析说,这种伤亡速度对俄军来说是灾难性的。新兵蛋子哪有那么好训练,老兵死一个少一个,这些年的作战经验都打水漂了。更糟的是,新兵和老兵混在一起作战,就像一盘散沙,战斗力直线下降。
在巴赫穆特和阿夫杰耶夫卡这些主战场,俄军的战术简单粗暴得让人瞠目结舌。他们就是用人命去填,能推进一米是一米。装甲部队在开阔地带横冲直撞,结果被乌军的反坦克武器打得惨不忍睹。这种打法让军事专家们都看不下去了,直摇头说这是在糟蹋人命。
战场上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俄军指挥官们像打游戏一样指挥战斗,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一位逃回来的士兵说,他们经常接到莫名其妙的命令,让毫无准备的部队去强攻固若金汤的阵地。
最让人气愤的是,那些躲在后方的指挥官根本不知道前线是什么样子。他们坐在暖烘烘的指挥部里,对着地图指手画脚,下达一个又一个送死的命令。前线的基层军官们也是一肚子苦水,但军令难违,只能硬着头皮把士兵往火力点上推。
一段在网上疯传的视频记录了第109团的遭遇。画面中,几个满脸污垢的士兵蹲在战壕里,声音颤抖地描述他们的处境。没有装备掩护,没有战场侦察,连长就让他们往前冲。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排的人马上就折损大半。
更让人心寒的是,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野战医院人满为患。轻伤员只能自己包扎继续作战,重伤员经常因为等不到后送而失血过多。一位军医私下透露,他们的医疗物资储备只够支撑三天的激战。
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很多士兵的心理状态都出现了问题。有的人变得麻木不仁,有的人整夜失眠,还有的人出现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军队里没有心理医生,大家只能互相安慰,用酒精麻痹自己。
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俄罗斯政府也不得不采取行动。2024年年初,莫斯科决定新增18万正规军。招募广告铺天盖地,工资待遇开出天价,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参军。
有意思的是,这些招募广告经常出现在底层民众聚集的地方。地铁站、菜市场、工厂门口,到处都能看到"参军报国"的横幅。政府很清楚,在经济困难的时期,高薪才是最有效的诱饵。
但是,仅仅依靠正规军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各种雇佣军组织应运而生。瓦格纳集团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他们专门招募退役军人和富有战斗经验的人员,承担最危险的任务。不过,这些雇佣军的伤亡数字从来不计入官方统计。
为了说服更多人参军,政府的宣传机器开足了马力。电视上天天播放"英雄事迹",报纸上充斥着"保家卫国"的口号。他们把战争包装成一场神圣的使命,试图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参军的人很快就后悔了。他们发现战场上根本不是宣传片里演的那样。没有壮烈牺牲,只有痛苦和恐惧。一位新兵在日记里写道:"我们就像被推进绞肉机的牛羊,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从前线士兵的自述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战争图景。第132旅的一名士兵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这里每天都有人死去,我们甚至来不及记住他们的名字。指挥官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就像消耗品一样使用。"
很多士兵对战争的残酷早已麻木。他们不再关心胜负,只想活着回家。但军纪的约束和对逃兵的惩罚让他们不得不留在战场上。有人说:"我们就像困兽,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只能在死亡的阴影下煎熬。"
最让士兵们寒心的是后勤保障的缺失。冬天的时候,很多人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食物供应经常出问题,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冷罐头。弹药补给也很不稳定,经常在激战中弹尽粮绝。
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士兵们发展出了自己的生存法则。老兵会教新兵一些战场生存技巧,比如怎么判断炮击的落点,如何在战壕里避免被流弹击中。这些经验都是用命换来的。
有些士兵开始质疑战争的意义。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异国他乡拼命。但这种想法不能说出来,否则就会被扣上"叛国者"的帽子。于是,很多人选择沉默,用酒精和香烟麻痹自己。
为了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俄罗斯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不仅提高军人待遇,还承诺给阵亡者家属丰厚的补偿。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开始动员退役军人重返部队。
政府的宣传策略也在不断调整。他们不再强调速战速决,而是开始为持久战做准备。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坚持就是胜利"的论调,试图让民众接受战争旷日持久的现实。
但是,这场战争的代价越来越大。除了人员伤亡,经济制裁也让俄罗斯元气大伤。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在下降,通货膨胀让人们的钱包越来越瘪。
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越来越担忧。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预测,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俄军的伤亡数字还会攀升。这不仅会影响地区稳定,还可能引发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面对这种局势,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俄军可能会改变战术。与其用人命填战场,不如多用技术手段。但问题是,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都需要时间,在此之前,伤亡恐怕还会继续上升。
这场战争已经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之一。数十万人的伤亡不仅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地区的未来。而对于那些在前线的士兵来说,活着回家已经成为最大的心愿。
不少军事观察家指出,目前的局势已经超出了任何一方的预期。战争的持续时间和伤亡规模都远超最初的估计。这不仅考验着参战双方的意志,也在考验着整个国际社会的危机处理能力。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场战争不会有赢家。持续的消耗战只会带来更多的死亡和破坏。但是,在各方都不愿意让步的情况下,和平似乎还遥遥无期。
对于普通的俄罗斯民众来说,这场战争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家庭失去亲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征召入伍。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人口统计数据上,更深深印刻在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