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海鲜搭无人机 10分钟“到货”
无人机将白蕉海鲈从海洋牧场送达现场,仅花10分钟。
运抵现场的白蕉海鲈,每斤60元。
“各位请看,这便是10分钟前从海洋牧场出发起飞的,珠海首批深海咸化白蕉海鲈!”10月18日,在第三届珠海年鱼产业发展大会现场,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300斤珠海首批深海咸化白蕉海鲈被以18000元(每斤60元)的价格拍下后,无人机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从海上牧场到会场的部分交付。
随着珠海“海洋牧场”的建设,未来,打造“蓝色粮仓”的海洋养殖业将与低空经济、文旅等相结合,打开新的产业想象空间。
咸化养殖 白蕉海鲈鱼深海网箱半年
深海咸化海鲈肉质更鲜嫩,口感更细腻,市场价格是传统池塘养殖海鲈的四倍以上。
“感觉到非常震撼,也就是说,今后购买的海鲜,从养殖基地到端上餐桌,也许半小时就能搞掂了。”10月18日,在珠海万山区桂山岛第三届珠海年鱼产业发展大会会场,在看完了无人机交付珠海首批深海咸化白蕉海鲈现场后,来自茂名的黄女士感叹。
同样令她惊讶,还有全新的养殖技术——白蕉海鲈的咸化养殖。
记者在会场看到,广东年鱼大拍卖环节是第三届珠海年鱼产业发展大会的重头戏之一。在“德海一号”养殖平台开展试验、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的珠海首批深海咸化“白蕉海鲈”,以及珠海海洋集团旗下农海公司提供的一批深海金鲳鱼成为拍卖的热点。
经过多次紧张刺激的竞价,最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分公司获得珠海首批深海咸化白蕉海鲈300斤,成交价18000元;阳西县海之蓝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得一批深海金鲳鱼90000斤,成交价168万元。
记者获悉,本批次拍卖的海鲈鱼是以陆海接力的方式,在深海网箱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品质提升养殖试验。经第三方权威机构多次抽样检测,海水网箱吊养半年后的白蕉海鲈鱼,无寄生虫、无药残、无重金属,各项指标均符合且优于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检测分析数据表明,鱼肉品质得到极大提升,肉质更鲜嫩,口感更细腻。深海咸化海鲈的市场价格是传统池塘养殖海鲈的四倍以上,提质增效显著。
海洋牧场 建成多个养殖平台,投资7.6亿元
配备饲料储存与冷藏、无人机无人船自动投喂、水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在古人笔下鲈鱼是鲜美的代名词。珠海斗门白蕉镇地处珠江出海口,多条支流在这里与海水交汇,形成独特的咸淡水地带,孕育出肥美鲜甜的“白蕉海鲈”。2009年,“白蕉海鲈”成为广东省水产业首个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11年斗门区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
而咸化养殖的白蕉海鲈,由于在鱼肉品质、无寄生虫等方面具备极大优势,因此也获得了市场广泛的认可。此次拍卖更是拍出了远超出普通市场鲈鱼的高价。
那么,实现白蕉海鲈成功咸化养殖的“海洋牧场”,究竟是什么来头?
广东有4000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大海给广东人送来各种美味的海鲜,也造就了广东全国领先的海洋渔业规模。在深海搭建的养殖平台,也被称为海洋牧场。
在桂山蜘洲岛海域,有一座名为 “格盛1号”的海洋牧场。2024年6月底,“格盛1号”正式交付投产,“格盛1号”平台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工作吃水10.5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以上。目前,这里主要养殖章红鱼和金鲳鱼。
据了解,海洋牧场是远海养殖,相较近海或内陆鱼塘,远海水质优良,特别是溶氧量高,十分适宜章红鱼和金鲳鱼的养殖。
作为广东最新的半潜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格盛1号”是“澎湖号”(中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的升级版,具有经济性高、养殖水体大等特点,养殖容量相当于2个“澎湖号”,同时配备了绿色能源发电、网络通信、饲料储存与冷藏、无人机无人船自动投喂、环境监测、水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
截至目前,珠海海洋牧场开工项目共投资7.6亿元,包括工船一艘(深远海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平台七座(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轻型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伶仃牧场1、2、3”系列半潜养殖网箱平台、半潜式新型渔礁平台深海养殖平台、休闲渔旅平台一座),已完工重力式深水网箱30口,新增养殖水体12万立方米(2023年总产量1300吨,产值4400万元)。
年鱼经济 “一条鱼”产生“多条鱼”价值
不少海上牧场逐步完善,成为玩鱼、赏鱼、乐渔为主的海洋沉浸式旅游项目。
拍卖期间,部分“白蕉海鲈”由无人机搭载,短短10分钟就从海洋牧场配送至活动现场,充分彰显珠海“低空经济”示范区的优势,为“年鱼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事实上,珠海“年鱼”发展的三年间,珠海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围绕白蕉海鲈、金湾黄立鱼等标志产品,形成了以渔业为核心的第一产业;通过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推动水产品深加工,形成了第二产业;还通过举办年鱼产业发展大会等文旅活动,打造“年鱼”文化品牌,推动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第三产业。一系列举措将渔业养殖、水产品加工、文化推广和旅游服务等多个环节串联起来,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珠海水产品总产量17.28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8.74万吨,同比增长19.9%。
近年来,珠海各大国企纷纷发力海洋牧场建设,让珠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去年8月底,由华发集团、格力集团、大横琴集团、九洲控股集团、农控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作为海洋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海洋集团主要发挥对全市范围内各类海洋产业的整合、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职能。
在总体产业布局上,海洋集团将以“内生式发展+外延式扩张”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构建以“海洋生物+海洋牧场装备+海洋休闲+智慧海洋”为核心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目前,珠海海洋产业正在大跨步向前。
在牧场装备领域,海洋集团投资、海洋集团旗下海洋装备研究院研发的伶仃牧场2号(3万立方米)、伶仃牧场3号(2万立方米)矩形柱稳式半潜养殖网箱平台,且完全采用绿色能源,具备结构简单、抗风浪能力强、单位水体造价低、营运零排放的特点。类似具有珠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还是牧场装备,未来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种苗培育上,珠海正努力解决之前依赖外市、外省的苗种供应短板。去年9月,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在金湾区飞沙村开工,该项目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广盐性鱼类良种保供繁育中心,通过养殖性繁育,为大湾区海洋水产养殖提供充足的生长速度快、抗病和抗逆性强的优质苗种资源。产业园将着手海鲈鱼、鮸鱼、硇洲族大黄鱼等种苗孵化培育工作。
如何让海洋牧场中的“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渔旅融合便是答案。目前,不少海上牧场正逐步完善成为集生态养殖、休闲渔趣、海上乐园、海洋科普、海底公园等于一体的玩鱼、赏鱼、乐渔为主的海洋沉浸式旅游项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朱鹏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