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考80分,被亲妈绑床6天活活饿死,亲妈哭诉:我都是为她好
【信源】社会与法频道
2014年4月9日,贵州六盘水的一间出租屋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死寂。
9岁的女孩张琼丹静静地躺在床上,瘦骨嶙峋的身躯,空洞无神的双眼,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命运的残酷。
她的妈妈向和平坐在床边,眼神呆滞,眼泪已经流干,心里只剩下无尽的懊悔和绝望。
这本该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年纪,张琼丹却永远地定格在了这个冰冷的春天,而亲手将她推向深渊的,竟然是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母亲。
一切的开端,都源于一张刺眼的试卷——80分。
扭曲的期望
对于望女成凤的向和平来说,女儿的学习成绩,承载着她对未来所有的期许。
她出身贫寒,早早辍学,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辛,让她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离开大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句话,几乎成了向和平的口头禅。
她给女儿报了很多补习班,每天晚上都盯着她学习,稍微放松一点,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责骂。
原本活泼开朗的张琼丹,在母亲的重压下,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她开始厌恶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看到女儿越来越消沉,向和平不仅没有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反而更加严厉了,她开始限制女儿的自由,不让她和同学玩耍,甚至没收了她心爱的玩具。
在向和平的认知里,只有严厉的管教,才能让女儿“迷途知返”,她并不知道,自己所谓的“爱”,早已变成了一道道无形的枷锁,将女儿越勒越紧。
张琼丹不是没有尝试过反抗,她曾哭着向母亲倾诉自己的压力,也曾试图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
每次反抗都会换来更严的惩罚,绝望之下,张琼丹选择了沉默,她不再跟妈妈吵架,也不再哭了,只是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向和平并没有意识到女儿的绝望,在她眼里,女儿的沉默,是屈服,是听话,是她教育“成功”的表现。
直到那一天,向和平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她用绳子将女儿绑在了床角。
“只要你答应我好好学习,我就放了你!”张琼丹看着面前那个表情扭曲的女人,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如此对待自己,为什么所谓的“爱”,会如此令人窒息,在接下来的六天五夜里,张琼丹被囚禁在这个阴暗的角落。
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只有无尽的害怕和绝望,她只能看着希望慢慢消失,生命一点点消失。
在这期间,张琼丹曾试图喝洗衣液解渴,却不小心打翻了瓶子,当向和平看到这一幕时,不仅没有关心女儿的安全,反而动手打了她。
“不学好,还敢偷喝洗衣液,看我不打死你!”在向和平扭曲的认知里,女儿的任何举动,都是“不听话”的表现,都应该受到惩罚。
她从未想过,女儿只是想活下去,只是想喝一口水,最终,张琼丹还是没能躲过命运的玩笑。
当向和平发现女儿已经没有了呼吸,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出租屋内,只剩下向和平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和女儿那双至死都无法闭合的眼睛。
这起人间惨剧,震惊了所有人,人们很难相信,一个妈妈竟然会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做出这样的事。
在愤怒和谴责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思考: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个母亲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80分的梦魇:当母爱成为枷锁
当冰凉的警车开到门口,把和平带走的时候,她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
我没啥坏心眼,就是想让她好好学习……在法庭上,向和平声泪俱下,试图为自己辩解。
她不断重复着那句苍白无力的话语,仿佛要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法律不会因为眼泪而改变,真相也不会因为后悔而有所不同。
随着案件的审理,向和平的人生轨迹也渐渐浮出水面,展现在大家眼前。
她从小家境贫寒,很早就尝到了生活的不易,她还没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去打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两次失败的婚姻,更是让她对人生充满了绝望,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渴望女儿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过上自己从未拥有过的幸福生活。
这种期待慢慢地变成了偏执和疯狂,在向和平的认知里,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成绩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她从未想过,女儿也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也应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而这种认知的偏差,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向和平是个没有学历和技能的农村妇女,在城市里的生活非常艰难,她只能做最辛苦的体力活,赚的钱很少,生活压力很大。
生活的重压,让她喘不过气,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她害怕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害怕女儿将来和自己一样,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这种恐惧,让她失去了理智,也让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女儿稚嫩的肩膀上。
她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爱,应该是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控制和强迫。
当她用绳子捆绑女儿的时候,当她对女儿拳脚相加的时候,她早已忘记了爱的真谛,也亲手毁掉了自己和女儿的未来。
法院判定向和平因故意杀人罪服刑十年,这起事件不仅仅破坏了一个家庭,也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有多少父母,正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用分数和排名,来衡量孩子的价值?
结语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多少孩子,正在承受着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也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父母的爱应该是指引和帮助,而不是限制和约束。
我们更应该反思,如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呼吸,快乐地成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