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流量带动产业化,将岭南文化产品推向市场
10月2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客户端主办的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广州南方传媒大厦召开。这次研讨会邀请到文化领域的学界嘉宾、青年KOL代表等,围绕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创造性活化展开深入探讨。
胡波是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前曾深度参与了南都、N视频《探宝觅踪2——寻访岭南近代文化名人》系列探索纪实节目中郑观应一集的拍摄录制工作。
“我曾经查过,岭南的名人,辞海里就有2000个,其中香山地区有30个”。胡波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表示,在中国近代有很多有着深远影响的岭南名人,这类节目要坚持做下去,挖掘更多文化故事,做成系列开发和推广,才能走得更远、更响、更长久。
10月21日,胡波出席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客户端主办的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
参与寻访录制,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历史人物
在寻访“香山大亨”郑观应的视频里,胡波和短视频博主陈英姿来到了郑观应故居、上海外滩9号和澳门妈阁侧街的郑家大屋。一路寻访一路深思,胡波表示,只要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经济史和思想史的学者,都必然会涉及郑观应。他是近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想家和中国早期工业化开拓者之一,思想主张、实践活动、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品格,在当代依然具有学习价值与实践意义。
在座谈会上,胡波认为,自己并非郑观应的研究者,而是郑观应研究的推动者。他曾在香山县850周年时,提议中山、珠海、澳门三地共同研究郑观应,在郑观应诞辰160周年时,推动专家学者在中山、珠海、澳门举办郑观应研究会议。日前,他还作为专家代表,参加了由澳门科技大学郑观应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政府联合主办的“郑观应青年学者研习营2024”。
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胡波(右)与岭南文化探寻者陈英姿,探访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郑观应故居。
对于本次参与录制《探宝觅踪2》的体验,胡波频频点赞摄制组,“这个团队年轻人特别厉害,他们做了大量功课,其中包括我们的研究成果,还会提前到现场踩点。团队很专业、很敬业、很乐业,视频出来效果也好”,于胡波自身而言,这次的拍摄也是另外一种角度看历史人物、看世界。
“学术成果若没有艺术化的表现,很难被大家理解”
在座谈会上,胡波对于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了“六个化”。
首先是要学术化。在纪录片里,无论是历史名人也好,还是历史文化也好,学术化是很重要的,得有学术的内涵。胡波说,“《探宝觅踪2》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离不开前期专家学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为什么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大家不了解?因为没有学术研究。胡波举例,很多人知道阮玲玉,但却对中山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知之甚少。今年,胡波撰写的《萧友梅评传》出版,生动全面地展现了萧友梅曲折崎岖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他跟中国近代的历史名人有太多的关系,怎么处理这些关系,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此胡波认为,在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学术化是最重要的,要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
第二,要艺术化。“研究的学术成果若没有艺术化的表现,很难被大家理解”,胡波说,纪录片出来以后,有很多现场感、历史感以及时空的穿越感,还有专家和学者对话交流的感觉,从学术化到艺术化,同时也是形象化的过程。
胡波教授参观位于澳门风顺堂区的郑家大屋主厅。
第三,要数字化。胡波表示,《探宝觅踪2》是很典型的数字化,对于文化“走出去”和文化的保存、传播,数字化非常重要。
第四,要产业化。“没有产业就没有支柱,也没有效益”,胡波建议,通过流量带动产业化,可以做产品二创和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视频之外还要有一些实物,未来做成文创产品推向市场。
第五,最重要的是要生活化。贴近日常生活,让受众自然而然养成日常观看这些视频的习惯。
最后是要国际化。“这次推出的岭南文化名人,都带着国际化的影响”,胡波认为,国际化的话语很重要,让别人能够领会到我们所表达的话语体系。
岭南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胡波总结道,“学术化是基础,历史化是表现,数字化是不断地发展、传承,产业化是有经济支撑,生活化是让受众养成习惯,国际化是很重要的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N视频记者 董淑云 黄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