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关注公益性养老问题,广东省民政厅回复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彼时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南都记者注意到,有广东省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在公益性养老方面提出提案。
多项提案认为,当前广东省仍存在公益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公立养老院占比低,市场化养老服务价格高,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建议,要推动广东省机构养老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政协委员罗俊航建议,要加快公立养老事业发展,减轻人民群众养老负担。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对上述提案作出答复,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综合能力,促进以医养结合为主的养老服务发展,同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
30万平方米存量场所,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
省民政厅表示,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并整合闲置资源为开展养老服务提供要素保障。
将具备条件的闲置办公用房、学校、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医院、厂房、商业设施等整合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正成为广东省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广东省共利用近30万平方米等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
2019年来,广东省先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广东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养老服务领域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公办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增加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协调指导、老年助餐、服务转介、安宁疗护等综合功能,进一步扩大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此外,省卫生健康委在答复中提到,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公办养老机构床位9.8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7.31万张,占比达74.6%;全省122县(市、区)实现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全覆盖。
医院转为护理院,持续促进医养结合
针对提案提到的养老机构不足的问题,省民政厅答复称,将通过强化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健全医养结合机制等举措解决。
省民政厅表示,广东省将进一步重点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利用富余资源开展养老服务,同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一方面是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利用闲置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引导医院转型为护理院,举办护理站、护理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2023年,广东共引导11家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社会力量举办的规模化、连锁化护理站、护理中心共70家。截至目前,广东省开展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已达895家,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持续增多。
此外,在健全医养结合机制方面,省民政厅还提到,将进一步积极引导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定期巡诊、业务指导等合作机制,推动形成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网络。
截至目前,广东省1638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100%的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100%的医疗机构建立了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21个地级以上市均建立了家庭医生激励机制。
采写:南都记者 朱唯信 通讯员 邵启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