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的新角色:港澳仲裁员跨越三地的涉外法律服务首秀
从香港到广州的这条高铁路线,常年两地奔波的黄海量已经乘坐了无数次,但这次的终点与以往有所不同。10月15日,他首次以香港仲裁员的身份来到广交会,为展客商提供法律服务。
第136届广交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本届首次迎来港澳仲裁员。一天下来,展位上的台账,记录了客商前来咨询仲裁的印迹,上面用各国语言写满了咨询问题、国籍以及联系方式。
值班间隙,他们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享了“首秀”体验,“广交会太大了,差点荡失路(迷路)!”黄海量还谈起多年前的“反向选择”,不后悔曾一意孤行到广东读法学;赖建国则庆幸抓住了人生逆袭的重要机遇,获聘为内地仲裁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全面提速,他们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黄海量(左一)为外籍客商提供法律服务。
首次亮相
“以前只在网上看过广交会的人山人海,这次终于能亲身感受!”
10月16日,西装革履的黄海量胸前挂着广交会工作证,在值班间隙接受南都记者采访。他是北京市百瑞(深圳)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也是广州仲裁委员会的香港籍仲裁员。
尽管已来广交会值班近两日,描述广交会之“大”时,仍然深感震撼,“差点荡失路(迷路)!”
数月前,当广州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与他协商,是否能来广交会“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提供仲裁咨询服务时,黄海量欣然同意。
广交会的金字招牌一直让他神往,“我本身从事法律工作,希望能在广交会积累更多涉外法律服务经验。”
15日,广交会首日也是港澳仲裁员的“首秀”。为避免迟到,黄海量选择14日早上从香港家中出发。先去深圳律所处理工作事务,随后步履匆匆来到深圳北高铁站踏上前往广州的列车。
次日早上,黄海量8时许提前到达场馆,来到广州市司法局会同广州市律师协会、广州市公证协会、广州仲裁委员会、“一带一路”域外法(广州)查明中心开设的“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与其他仲裁员一同为当天的“开张”做准备。
黄海量(右三)和其他工作人员合影。
当天迎来送往的外籍展客商不少,向黄海量询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方面。
一名中东客商在经过“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时停下脚步,就付款后供应商迟迟未交货,焦急地咨询黄海量如何处理。
黄海量熟练地用英语为其耐心解答,“可以看合同如何约定,如有仲裁条款,协商不成可以走仲裁程序”,并为中东客商派发仲裁宣传资料。
还有几名葡萄牙客商手持翻译机过来与黄海量交流,他们对着翻译机讲葡萄牙语,翻译机立即同步转换成中文,翻译速度快,准确率也很高。
展位上的台账,记录下首日客商前来咨询仲裁的印迹,上面用各国语言写满了咨询问题、国籍以及联系方式。
10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6届广交会场馆内。新华社发
澳门籍仲裁员赖建国,期待着早日投身广交会值班当中。他已经计划好提前一日抵达广州,以免次日迟到。“之前试过一早坐高铁来广州出庭,差点迟到,提前一天到最保险。”
中国国际调解仲裁院(HK CIMAI)国际调解/国际仲裁培训师、多地仲裁委的仲裁员、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研究员……赖建国的名片正反两面印满了头衔。
百忙中仍抽空来广交会值班,赖建国认为,港澳仲裁员的亮相,能让国际友人感受到广交会的诚意,“给予展业界及客商们以跨域调解与仲裁服务的信心”。
如展客商有仲裁立案的需求,现场工作人员会帮助收集材料,指引他们如何去立案。
“服务已经很到位了!”赖建国竖起大拇指称赞。
反向选择
80后黄海量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法律专业薪水高,在港人眼中如同捧着“金饭碗”,他也不例外。
在广交会展馆外,黄海量向南都记者说起25年前的那次重要决定。
当时,他偶然间从报纸上了解到,内地法律市场广阔,于是萌发了去内地学习法律的念头。周围的同学和亲戚知道后大为不解,担心回香港后“水土不服”。
好在父母支持,1999年在香港读完预科,黄海量成功申请去暨南大学读法律专业,希望在内地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从暨南大学毕业后,他以香港籍身份在深圳参加内地司法考试后落败。
黄海量没有气馁,而是越挫越勇。他先后在政府部门、律所工作,边工作边备考,挑灯夜读砖头厚的法律书籍“三大本”,潜心研究内地法律条文,周末还去深圳上培训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法考连续落败多次后,他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2009年,在香港考场上通过法考成功“上岸”。后来,他在北京市百瑞(深圳)律师事务所成为执业律师。
10月15日,客商在广交会展馆内参观选购。新华社发
前几年,已满足执业8年资格的他加入广州仲裁委员会,成为一名香港籍仲裁员。他迅速融入新角色,经常在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地奔波,有时一天辗转三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湾区人”。
工作之余,黄海量尽情享受大湾区的生活。近日,他来广州出庭仲裁后,晚上去繁华的北京路逛逛,沿着文明路溜达到老字号网红店,品尝椰子炖竹丝鸡和龟苓膏。
过往考试失利并未忘怀,只是而今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曾发朋友圈说,“庆幸当年选择了一条旁人看来不太寻常的路。”
顺势而为
和黄海量不同,资深澳门籍仲裁员赖建国其实是正宗广东人。他在佛山禅城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来广州高校进修一段时间法律专业,对职业规划尚不清晰的他只是模糊地感觉,“学法律高大上”。
赖建国。
20多岁时,赖建国到澳门找工作,经应聘到澳门检察院成为一名办案人员。
每天办理的刑事案件很多,仅有的法律知识不够用,加上澳门法律体系与内地法律体系大不同,赖建国为继续充电,2001年报名澳门大学的夜校,下班后去澳门大学在职学习,并攻读完本科。
回顾年轻时的求学经历,赖建国感慨“太辛苦了”。检察院下班和夜校上课时间重叠,他只能每天下班后在路边买一个面包作为晚餐,一路小跑去上课,饿着肚子上完第一节课后,再啃几口面包充饥。
不过难免还是会迟到。有时赖建国刚准备下班,警察突然押着嫌疑人过来,他又要加班。“走不了,要办完这个案子。”为此,他感到很不好意思,“第一节课经常会迟到。”
澳门法律院校的夜校含金量高,讲法律专业的老师不少是在职法官,他们不会只讲枯燥理论知识,对办过的案子信手拈来,和学生分享。这些法律知识,也为他日后成为仲裁领域专家打好了基础。
在检察院工作期间,他考到澳门法改局(现为法务局)成为公务员,他再次迫切感受到“知识不够用”,继续在澳门大学夜校攻读硕士。
担任公务员期间,澳门大学法学院设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课程,相关负责人邀请赖建国去授课,赖建国兼职任高校法律老师。
当时,他主要研究仲裁调解和民事诉讼,“我国多元化纠纷调解解决路径,其实就是调解、仲裁和诉讼。刚好是我教学研究和办案实务范围,自然而然形成我的特色品牌——涉外‘调解-仲裁-诉讼’跨域衔接。”
2014年,是赖建国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发表国际仲裁的相关论文后,他获聘为海南国际仲裁院仲裁员,此后逐渐声名鹊起,陆续成为广州、北京、成都等多地仲裁委仲裁员。
如今,赖建国的名片上印有10多个头衔。
在时代潮流下乘风破浪,他抓住重要机遇,一步步成长为仲裁领域专家。
隔空接力
这次来广交会仲裁咨询服务点坐镇的还有“大咖”陈曼琪,除了香港籍仲裁员的身份,她还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律协创会会长。
10月17日16时许,陈曼琪乘坐高铁从香港出发来广州,为次日的广交会值班做准备。
陈曼琪出发前留影。
她告诉南都记者,“相比内地仲裁员,港澳仲裁员更熟悉普通法,具有国际视野,有着更丰富的涉外仲裁经验,能够提供更方便的咨询服务。”
她相信,港澳仲裁员的加入,有助于说好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故事,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与内地同行的交往之中,陈曼琪也看到,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内地民商事仲裁人才越来越多,她很期待内地与港澳仲裁员能通过更多像广交会这样的舞台,一同进步。
“未来愿为粤港澳三地仲裁加深交流协作,为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将‘制度之异’变‘制度之利’,尽己绵力。”陈曼琪说道。
广交会的仲裁咨询服务点,邀请了香港大律师及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澳门调解专家、欧盟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仲裁员等在内,组成了一支35人的服务团队。
一站式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公益法律咨询,也包括纠纷快速化解,现场受理符合条件的仲裁、调解申请,有调解意向的力促当场调解。
10月17日,广州仲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引入港澳仲裁员到广交会服务,是为了利用港澳仲裁员的优势更好服务境内外商家,同时也吸纳港澳仲裁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广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补充说,本届广交会,还增设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法律服务咨询专窗,吸引了18位大湾区律师参与。
“他们不仅熟悉港澳法律、内地法律,还精通英美法、葡语系国家和地区法律,能够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客商提供高水平、国际化的专业涉外法律服务。”
10月16日,广交会“首秀”结束后,黄海量从广州乘坐高铁返回香港。10月17日,陈曼琪从香港出发抵达广州。高铁疾驰而过,他们完成了隔空接力。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南都记者 杨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