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国欲买“苏AL-31F”,出价330万一架,为啥苏联不乐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你听说过“三姨夫”吗?不,这可不是什么亲戚称呼,而是一个让中国军事专家又爱又恨的存在。
它的真名叫AL-31F,是一款来自苏联的航空发动机。
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三姨夫”可是中国空军的香饽饽,
为什么这个“三姨夫”这么难搞?它又为什么如此重要?
【“三姨夫”的真面目】
说起AL-31F发动机,它可是实打实的“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航空发动机,尤其是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被称为“工业之花”,而AL-31F,就是这朵“花”中的精品。
它虽然个头不大,风扇直径还不到1米,但力气可不小,它能产生12.25吨的推力!没错,就是这么个小家伙,能顶得上几头大象的重量。
AL-31F最初是为了苏-27战斗机量身打造的,苏联人的野心可不小,他们就是想用这玩意儿超越美国的F-15。
1986年,装上AL-31F的P-42飞机一飞冲天,直接创造了32项时间、高度纪录,这下可把美国人急坏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在开发自己的新一代战斗机——歼-10。
但是呢,好马配好鞍,好飞机也得有好发动机啊,我们自己研制的发动机,说实话,还差那么点火候。
这时候,AL-31F就成了香饽饽,它不仅性能强劲,而且经过我们的工程师们的努力,使用寿命从900小时提高到了1500小时。
但是,想买到这个“三姨夫”,可没那么容易,俄罗斯人对这宝贝疙瘩看得可紧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怕我们学会了他们的技术,自己也能造出这样的发动机。
那么我们到底是怎么说服俄罗斯人卖给我们这个“三姨夫”的?又是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330万美元的艰难抉择】
说到买“三姨夫”,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啊,330万美元一台,这可不是小数目。
要知道,在90年代初,这笔钱都够在北京四环买一套大房子了,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可不是看房价那么简单。
买发动机不是去超市买白菜,这玩意儿可是高精尖的军事装备,牵扯到国家安全,俄罗斯人能不能卖,卖多少,都得掂量掂量。
他们担心的是什么?怕咱们把发动机拆了,学了他们的技术,说白了,就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咱们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出这么多钱,90年代的中国,可还没现在这么富裕,330万美元啊,得卖多少双袜子才能赚回来?但是呢,为了国家的空防安全,这钱不得不花。
谈判的过程,那叫一个艰难,俄罗斯人开始时态度很强硬,就是不卖,我们的外交官可没少费口舌,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就跟菜市场砍价似的,只不过砍的是几百万美元。
最后,经过多轮谈判,俄罗斯人终于松口了,但是,他们提出了一堆条件,比如说,不许拆解发动机,不许自己仿制,还得保证只用在民用飞机上,这些条件,说白了就是不想让我们学会他们的技术。
但是,咱们能答应吗?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如果答应了,那以后岂不是永远得依赖人家?但不答应,这发动机又买不到,真是进退两难啊。
最后,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可以说是既顾全大局,又为未来留下了希望。
我们表面上答应了俄罗斯的条件,但实际上,我们的工程师们可没闲着,他们开始了一项秘密的计划,这个计划,后来被称为“以物易物”。
这又是怎么回事?
【用农产品换取"国之重器"】
简单来说,就是用大白菜换飞机发动机。
90年代的俄罗斯,可不太平,苏联解体后,经济一塌糊涂,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这时候,我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农产品和日用品换发动机。
我们给俄罗斯送去了什么?大白菜、土豆、大米,还有保暖内衣、运动鞋,看起来不值钱,但对当时的俄罗斯人来说,这些可都是稀罕物。
一车大白菜,换来一台价值330万美元的发动机,这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但是,别以为这就完事了,光有发动机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怎么用,俄罗斯人可不愿意教,所以我们的工程师们可费了不少劲。
他们日以继夜地研究,就像破解谜题一样,一点一点摸清了AL-31F的脾气。
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的工程师连续几个月不回家,就睡在实验室里,有的人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熬夜到头发都白了。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动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
慢慢地,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AL-31F,还开始琢磨怎么改进它,我们把它的使用寿命从900小时提高到了1500小时。
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AL-31F,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后来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没有AL-31F,就没有今天的“太行”发动机。
但是,我们就一直用着“三姨夫”,不自己造吗?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我们的工程师们可没闲着,他们心里一直有个大目标:造出自己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
那么,从“三姨夫”到“国产心脏”,我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历程?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逆袭之路】
我们的工程师们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
刚开始,失败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发动机刚启动就报废了,几个月的心血就这么白费了,但是,我们的团队没有放弃,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成功。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在2005年研制出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太行”。
这可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AL-31F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需求,进行了大量创新,“太行”不仅性能不输“三姨夫”,在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
2009年,我们又推出了更先进的“涡扇-10”发动机。
这个“大家伙”可是完全自主研发的,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它的推力比“三姨夫”还要大,可以说是真正的“国产心脏”。
研发一款先进的航空发动机,难度不亚于登月,美国人说,只有五个国家掌握了这项技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我们能够跻身其中,靠的就是这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
现在,我们的歼-20战斗机已经装上了国产发动机,这意味着我们的空军实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我们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这个速度,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
【结语】
从“三姨夫”到“国产心脏”,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辉煌的道路。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决心,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今天,当我们仰望蓝天,看到国产战机呼啸而过时,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创新之路永无止境。
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更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将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信源】
澎湃新闻 2015-10-12 《铸剑|华夏猛龙的斯拉夫之心:AL-31F发动机的中国故事》的报道
中国青年网2017-03-23 《“心脏”之争:歼20战机何时装备国产发动机》的报道
百度百科——AL-31发动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