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南山北 广东经济“第一区”打造万亿城区
深圳南山全景航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
深圳南山破题区域协调发展
开栏语
一座城市,浓缩中国梦的时代精华。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深圳让世界瞩目。
回望过去,走过不凡历程;远眺未来,满载梦想荣光;在改革开放擘画的新篇章里,深圳将涓涓民意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做乘法,大胆地试、勇敢地闯,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交出一份份精彩答卷。
观察深圳,各行政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从追求经济的高效增长到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从保障民生收入到提升文化娱乐体验,不同区域的发展步伐各具特色,主政者们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瓶颈。各区主政者们在关注什么?那些聚焦的目光背后透露着怎样的信号?南方都市报推出《高质量发展·区动力》专栏,面对问题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献计献策,穿过纷繁复杂的脉络,寻找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1990年始建城区的南山,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开山炮”炸响之地,3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南山区走出了一条从滩涂蚝田到楼宇林立、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城区的变革之路,成为了深圳发展最精彩的缩影。从2012年的2836亿元到2023年的8566亿元,短短12年间,南山区GDP连跨6个千亿级台阶,连续11年居全省区(县)第一,伴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这个准“万亿级城区”土地空间不足、南北片区发展不平衡的困境愈发凸显。
“(南山)北部片区快速崛起,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枢纽等重大战略的加持下,北部片区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南山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源,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圳市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在北部片区调研时强调。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在南山北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仍有四大难题急需破解:产业升级新旧动能如何并存发展?被替换产业背后大量的从业人群应该何去何从?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这座城区是否依旧能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如何更好地做到先立后破?
破题高位过坎,重心转向南山北
放眼南山185.22平方千米的土地,城区南部的深圳湾畔,区位、资源要素优越,优质企业和战略项目云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基础最好、最有潜力代表深圳参与区域和国际竞争的地区之一,片区内的粤海街道汇聚了上百家上市公司,被称为“宇宙最牛街道”,一个街道的经济总量就占据了南山的半壁江山。另一边,是占据辖区一半土地面积、由西丽与桃源两个街道构成的南山北部片区,因受到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线“紧箍咒”的限制,这里发展严重受限,一度被外界调侃是“硅谷”中的“洼谷”。
在经济体量庞大,增速放缓的阶段,如何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区动力”,成功跻身万亿城区“俱乐部”?将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作为发展方向的南山区,在保持南部发展稳中求进的同时,将破题“高位过坎”的重心转向了北部片区。
南山北部片区聚集了深圳50%以上的高校资源和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也是南山区扩展土地空间的主要区域。早在2016年初,南山区启动了北部片区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高标准规划西丽湖科教城,高水平打造西丽高铁新城,至此,南山北正式步入“双城”时代;2019年,开始实施包括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西丽高铁新城在内的“三大战略工程”;2021年,进一步明确加快“双城”建设,支撑引领南山新一轮发展和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平台。
按照“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总体思路打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当前集聚诺奖实验室9家,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6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2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53.85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是深圳科教资源最丰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紧邻科教城的是建成后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换乘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枢纽之一的西丽高铁枢纽,在此之上,南山区引入都市型产业、居住、商业等综合功能打造西丽高铁新城,作为南山科技创新轴的重要连接点,建成后将彻底打通南山北与粤港澳大湾区片区的交通联系,将深圳的创新、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周边辐射,让深圳智造登上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洼地”开始向“硅谷”转变。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们更要有站在山顶看风景、‘高原之上有高峰’的全球视野。”国庆前夕,南山全新城区形象标识正式发布,黄湘岳现场的演讲给了南山北的未来一个更清晰的定位。
延续发展传奇,南山北向上生长
南山区土地面积只有上海浦东新区的六分之一,不到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的一半,却以其不到深圳1/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1/4的GDP。“力争全年推动超100家优质企业落地。与此同时,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以创新的澎湃动能积蓄迈入万亿级城区的坚实力量。”黄湘岳在今年初召开的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上表示。
“高位过坎”的“广东经济第一区”想要实现发展提速增质,土地空间瓶颈是当前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南山区给出了“向天空要空间”的答案,北部片区则是其中的关键。
“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是南山区多年来的坚持,作为县域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一的城区,第二产业一直占据了全区GDP比重的30%左右。为了更好保障高端制造业发展空间,南山区提出“总部研发+高端制造”战略,打造以南山智园、南山智谷、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等为核心,以百旺信工业园等高端制造业生产基地为支撑的10公里产业带,将原本滞后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战新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通发展“任督二脉”,让企业向下扎根的同时,实现向上生长。
2022年,南山区率先进入“工业上楼”1.0时代,将位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片区的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项目打造成全国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菁华”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根据《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十四五”规划》,南山北部是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工作的重点,特别是西丽街道承担了南山区近三年94%以上的土地整备任务。随着“工业上楼”2.0时代的到来,南山区在西丽街道推出百旺信及周边园区连片改造规划项目,提出“工业上楼”为大疆、乐普等企业提供“定制版”生产制造空间。未来,通过重点布局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数字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核心产业,这里将打造出可实现产值2亿元每亩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
通过“工业上楼”缓解高端制造业发展空间紧缺,10公里产业带的另一个关键是吸引更多的企业,将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留下来,为此,南山区再次将主意打向了“天上”。
不久前,全国首个总部“联合上楼”模式的落地项目——南山科技联合大厦项目顺利封顶,这座位于留仙洞核心区域的“超高层”建筑,通过企业联合投建上楼“新尝试”,破解了国土空间利用“新命题”,为创梦天地、兆驰股份、东鹏饮料等14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67层,总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新空间”,从“各自为战”到“聚合发展”,将有力服务特区新旧动能转换和总部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集约发展,预计五年内将形成产值累计营收超过1500亿元。
打造诗意栖所,引才扎根南山北
“Nanshan Never Stops!”是南山最新的城区宣传语,也是12年来南山区GDP连跨6个千亿级台阶的真实写照。
“山高人为峰”,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看来,“每个人都是南山故事的最佳主角”。
在这片寸土寸金的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面积小、开发强度大的矛盾突出,如何在发展不止步的南山找到足够的空间,让人才停留、扎根,是大步向前的广东经济“第一区”面临的另一场大考。
实现“向存量要增量、向更新要发展”对南山区而言,显得尤为迫切,当前,除了见缝插针新建住房,升级改造片区内的老旧城中村也成为一剂良方。
位于桃源街道的平山村,是西丽湖科教发展环与大沙河创新走廊的连接点,也是大学城高校聚落与产业集群的重要连接点,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房屋老旧,生活不便。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借着政策的“东风”,通过“政府主导、国资引导、村民参与、共建共生”,平山村以“拆整结合”方式进行改造,结合人才服务打造出一个“人才宜居+金融创投+校友经济+创新孵化”的诗意栖所,计划两年内可提供满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9000套。每平方米租金不高于市场租金的90%。
以平山村为样板,南山北的超大城市城中村品质化改造实践仍在继续,如果把这些看作人间烟火,在生态资源丰富的南山北部片区,依托山海连城,打造的一系列生态美景则是南山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通过串联北部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大学城绿道、环西丽湖绿道、塘朗山郊野公园,连接南部的深圳人才公园、滨海休闲带西段,全域连通公园和绿道、碧道、郊野径等生态要素,南山积极打造“山海连城 绿美南山”,推窗见绿已成为南山人生活的常态。
近日,环西丽湖绿道示范段从全球4万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缪斯设计(MUSE Design Awards)奖金奖。作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一环一带三组团”中“西丽湖生态环”的重要载体,环西丽湖绿道全长15公里,位于南山区西丽街道的示范段预计今年底全线建成,未来,将串联科教城内主要公园、高校、科研机构、社区和产业等重要功能片区,让诗意的生活成为更多年轻人来到和留在南山北的理由。
>> 点题
(南山)北部片区快速崛起,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枢纽等重大战略的加持下,北部片区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南山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源,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
>> 求解
南山北谋发展面临四大考验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2024年全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事实上,“先立后破”在深圳南山区的实践由来已久,这里涌现了24项全国第一的制度改革举措。面临高速发展带来的“高位跨越”考验,南山区提出将北部片区打造成未来南山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源。
当下的南山北部片区,依旧是旧厂房、城中村最集中的区域,也因为生活成本低、务工门槛低成为很多青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首选地。
通过布局北部区域,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枢纽等重大战略,推动产业空间变革,促成“总部+高端制造”的有机融合,南山北部片区确实有了产业跃迁新图景,但产业升级新旧动能如何并存发展?被替换产业背后大量的从业人群应该何去何从?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这座城区是否依旧能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如何更好地做到先立后破?这些都是南山区向新求变谋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 高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瞄准均衡发展 激发社会活力
当前,南山区已经确定了冲刺“万亿级城区”的目标,面对土地空间不足的现状,北部片区成为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工作的主战场,如何用好得来不易的土地?是对南山未来发展的又一重考验。带着这一思考,早前南都也在南山区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
“围绕高质量发展,寻找产业空间是当前南山区正在、也是应当持续做的。”郑永年认为,要想实现“万亿级城区”的经济发展目标,不仅南山要做到“先立后破”,还应加上高质量发展的定义,经过多年的发展,南山区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主攻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条赛道”体现了发展的前瞻性。
“比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低空经济,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是以前政府不允许,现在政策放开了,这一块就出来了,事实上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药领域都诞生了很多新的独角兽企业,但是由于缺乏行政体制改革,很多产业无法落地。”郑永年表示,只有不断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才能加快新兴产业的落地,“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国家治理要均衡发展、协同发展,这是南山区应该瞄准的方向。”
南山北部片区如今发展势头强劲,与南山区对未来产业的定向培育直接相关。包括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已经开始逐步落地开花。
“如何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好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的特区立法权,激活发展活力。这是下一步该去思考与追求的。”郑永年表示,以新药审批为例,如果深圳能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与国家药监做好机制衔接,便能大幅提升审批时限,同时也能激发好地方政府的活力,社会的活力。“而我们的政府、社会都需要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有发挥好企业家精神,激发社会活力,将中央制定好的政策落实到基层,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保持研发抢跑能力
深圳的创新能力享誉全球,南山区则是深圳创新实力的代名词,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极具优势,而这些优势近年来在南山北部片区得到进一步放大。当前,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南山区把现有的产业优势变成创新发展的动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南山北部片区实现“弯道超车”需要攻克的考题。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而制度创新则是地基。深圳创新产业生态的发达离不开对产业研发的重视,也得益于宽松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随着创新逐渐深入,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作为政府,除了给予产业发展强大的资金支持,还应当推出更多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金融产品,做好人才保障工作。”
“从片区日渐增多的高等院校与研发机构上就能看出,深圳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科学对接已越发紧密。但也要反思为什么有些人才来了却留不下来?作为政府,要清晰明白把人招来是远远不够的。”白明表示,人才的培育与扎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人才遭遇生命周期较短的企业,就会出现“打一枪就跑”的局面,“人才、企业、政府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才保障工作也应当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当企业出现发展危机时,政府更应当主动作为,发挥人才‘蓄水池’的作用,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有人说,南山区对于深圳的经济发展起着定海神针般的作用,这样的作用在代表深圳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更为突出。坐落在南山北部片区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的“天空之城”,是大疆的全球总部基地所在,这个南山区自己培育的行业巨头已经占领了全球无人机领域80%的市场份额。
“深圳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快,不仅是在中国快,放眼世界也是很快的。这里不缺知名企业,不缺拳头产品,从早年的家电到后来的手机、汽车、机器人、无人机,一浪接一浪。”白明认为,深圳的产业发展与科技革命的结合十分紧密,伴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南山“智造”为代表的产品便能同步迭代,“毫不夸张地说,科技革命进行到什么阶段,深圳就能推出什么产品,甚至有一定超前度,当然,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白明看来,深圳的研发技术领先优势明显,而这样的优势在关键的节点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大疆无人机、华为手机、比亚迪汽车等,“尽管在被‘卡脖子’的情况下,深圳还能推出很多这个世界领先的产品,说明深圳技术研发的抢跑能力很强,而且能在关键时期发挥作用。”
南都调研 总第456期
统筹:付可 杨红辉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潘莹瑜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 许松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