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找不到我们,我们找不到生意,杭州西站多家餐饮小店集体求助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阮西内
“本来是冲着车站人流来开的店,但现在生意不好,不少店铺都退租了。”
“旅客找不到我们,我们反不过来找不到客人,也找不到生意在哪里。”
“刚开业,满心期待,每天都准备很多菜,但很多都卖不完,只能倒掉。”
“其实我们的菜品定价在同类火车站来说,真的不贵,就是没什么人来吃。”
“小店帮”上线潮新闻记者帮版块以来,已经接到数十位小店店主的互动,他们中有希望大家帮忙一起找店铺的馒头西施,有求流量求曝光的煎饼店。
这两天,杭州西站多位小店店主一起来“小店帮”留言,讲述他们的困惑:店铺不处于旅客进出的必经之路,车站内引导标志设置又不够明显,导致站内的旅客找不到店铺、店铺找不到客人,“生意真的做得挺难的,希望媒体能帮帮我们”。
开店4月投入七八十万
店里员工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
10月15日中午,记者来到杭州西站。西站很大,如果不熟悉情况,比较容易迷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站内的几家餐饮店。
由于西站西区尚未完全开放,目前站内的餐饮店都分布在东区。如果进站乘车,四层的候车大厅有几家餐馆,如果下车出站,就要多走一些路,到一层和负二层用餐。
向“小店帮”求助的小店,大多位于一层和负二层,比起四层候车大厅里的餐饮店,他们的店铺没有设置在旅客的必经之路上,如果不留心,比较容易错过。
车站的一楼是旅客到达层,只有一家“嵊州小吃”。午饭时间,店内只有寥寥几人在用餐。
嵊州小吃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店内的餐食,价格并不贵。有22元一荤两素、28元两荤两素的套餐,番茄鸡蛋汤和米饭免费供应,“这里吃饭还蛮实惠的,就是不太好找。”徐阿姨和老伴陆伯伯两人,前一天刚到杭州参加完战友聚会,准备返程回广州。
他们买了下午4点多的高铁票,在西站下榻酒店服务员的指引下,才找到这家餐馆,“西站真的好大,对我们这种老年人来说,找个吃饭的地方,有点费劲。”
车站吃饭问题让二老稍显尴尬,但他们对杭州的整体印象非常好,“这座城市很温暖,公共设施很发达,人很热情。”
另一位王先生刚从停车场出来,打算吃个午饭再去候车,“我是看到东区一根柱子上有块嵊州小吃的广告灯牌,一路找过来的。”他表示,这家餐馆的位置不是很显眼,标识不容易发现,“如果赶时间,应该不会专门来这里吃。”
指引牌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客人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商家等不到客人。”餐馆负责人黄女士说,这是小店开业4个月来的常态。他们从今年6月正式营业,至今已经投入了七八十万,但每天的营收都挺淡的,“店里四个员工,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很多时间都在等待中浪费了。”
国庆假期,西站客流多,店铺流水翻倍,但并不解渴,“假期一过,立马又打回原形。”
他们商量,想在车站显眼地方放置广告灯箱来引流,由于整体布局和规划,车站方没有通过。
“刚开业的时候,每天都准备了很多菜,但很多都卖不完,只能倒掉。”现在,他们每天的菜品都固定在12种,六荤六素,避免浪费。“其实我们的菜品定价在同类火车站来说,真的不贵,就是没什么人来吃。”
黄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做过很多努力,包括上线外卖平台和网上打广告,收效甚微。她认为,主要还是出站口和餐馆之间距离太远,又没有明显的标识指引,“乘客出站后直接坐电梯离开了,也看不到我们店,就好像一座孤岛一样,被割裂了。真的希望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引流,让大家看到这里有吃饭的地方。这样乘客方便,我们也能继续经营下去。”
便利店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层东区差不多有八个商铺,目前租出去的只有嵊州小吃和正对面一家便利店。
便利店内,除了常规的日用品、零食,还有自热米饭、快餐等。工作人员说,他们是从去年12月开始营业的,每天的“流水”差不多只有千把块,“24小时开门,这个数额真的太少了。”她表示, 晚上10点以后实行自助购买,不然人力成本太高,“吃不消做”。
有的跑去进站口引导,有的延长营业时间
小店老板努力想办法“自救”
坐电梯下到车站负二层,再往东走,右手边会有一条“云谷金街”,车站的大部分餐饮店都集中在这里,但来往的旅客并不多。
已经是午饭时间,这条街的“建德豆腐包”店却一个客人都没有,老板周先生正背着手在来回踱步。
无聊的老板在店内踱步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开了一年多了,生意一直不太好。很多顾客都说,这里太难找了。”周老板告诉记者,店铺是他和哥哥合伙开的,原先是冲着车站密集的人流来的,没想到遇上了这样的情况。
有时小店一天的流水只能做到四五百块,“扣掉房租水电,基本上就没钱赚了。”
隔壁的东北水饺店,情况也不容乐观。
2年前,杭州西站刚开通没多久,韩女士就到这里开了水饺店,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在她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站内的引流没有做到位。
“标识都没有,大部分过来的客人都要吐槽一下,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基本上就是一路问过来的。”
店内客人稀少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对于这样的情况,韩女士叹了口气,像是在给自己打气:“那来都来了,几千公里都飞过来了。等吧,就在这靠着吧。”
手脚勤快的她,只能在其他方面更卖力一些,来提升自己的生意。
看到门口有顾客在张望,她就会热络上前,“你好,想吃点啥?”“几位,进来看看吧。”
在她一声声的吆喝下,终于有顾客进了店里。
商业街上的店铺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比韩女士更卷的,是淮南牛肉汤店的老板丁先生。因为生意不理想,店里每天的开支又不少,丁先生只能拉长营业时间,“每天早上3点半就起来了,到晚上10点才回去,把早餐的生意也做起来,卖点煎饼和拌面。”
每天清晨,丁先生都会到四层的进站口附近引导客人,“有时候吆喝一下子,很多人都过来了,一个电梯都坐不下。”
丁先生说,早上忙活1个小时,好的时候能有几百元的营收,能顶上店铺半天的收入。不过,等别的店铺开门上班,他就不去带客人了,因为“大家都要做生意”。
商业街的冷清症结在哪里,未来怎么改善
管理方最新表态
和商家一样苦恼的,还有“云谷金街”的二房东姜先生。
他承包了该商业街内的一处美食广场,中间共有8家店铺,由于生意不佳,许多店铺坚持没几个月就退租,美食广场内暂时只有3家店铺还在运营。
商业街内的空铺不少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姜先生表示,如果车站能设置明显的导引标志,对他的招商会有很大帮助。
针对大家反映的情况,记者找到了杭州西站站内物业相关负责人朱先生,对方表示,和杭州东站相比,西站的商业街不处于旅客进出的必经之路,加上车站目前的车次较少,人流不够密集,导致一些餐饮店铺的生意不佳。
“之前也有店主跟我们反馈,我们也设置了一直标志标识,比如在车站的柱子上增设灯箱指引广告。” 朱先生说,对于大家反映的指引效果不够明显,他会和领导汇报,商量解决办法。
10月15日下午,杭州西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一起解锁站房美食攻略”的消息,文内详细介绍了车站内餐饮店铺的分布区域,告知旅游如何在站内吃得安全、吃得香。
只是,这样的做法究竟能有多少引流作用,接下来车站管理方会不会拿出更加具有实力的解决方案,小店店主们都在拭目以待。
(来源: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