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肿瘤距肛门仅1.5厘米,28岁山东小伙在汉实现超低位“极限保肛”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邹亚琴
“请用力收缩肛门3秒,再放松3秒……非常好,你的肛门功能恢复得很棒!”10月11日,28岁的小鲁(化名)从山东来到武汉复查,他因患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仅1.5厘米,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极限保肛”手术。术后5个月,他的恢复情况让手术主刀医生、该院胃肠外I科主任郑勇斌教授感到十分欣慰,也让小鲁恍如重生。
年轻小伙突患直肠癌,保命还是保肛
半年前,小鲁开始出现反复便血、大便不规律,以及便前肛门有下坠感等不适症状。在山东当地医院,他被确诊为直肠癌,且肿瘤下缘距肛门仅1.5厘米。这一消息对小鲁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一时难以接受。自己年纪轻轻,平时还经常锻炼身体,怎么就突然患上了直肠癌呢?
更让小鲁难以接受的是,他辗转多家医院问诊,医生们都告诉他,如果想要保命,在切除直肠癌的同时,还必须一并切除肛门。术后可能还会出现排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这对于刚新婚不久、还未生育的小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寻求既能保命又能保住肛门的治疗方法,小鲁四处打听。当他得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I科主任郑勇斌教授团队在直肠癌“极限保肛”手术方面全国领先时,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不远千里慕名来到武汉求诊。
“极限保肛”手术,助小伙保住幸福生活
郑勇斌教授接诊后,发现小鲁的肿瘤位置距离肛门确实非常近,仅有1.5厘米。如果按照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确实需要切除肛门,且术后需要进行结肠永久性造瘘,这将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考虑到小鲁有强烈的保肛意愿,郑勇斌教授团队结合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完善的术前评估。最终,他们决定为小鲁施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保证切除肿瘤的同时,为他保留住肛门。
在手术中,郑勇斌教授带领团队精细操作,使用腹腔镜极限操作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基于其首创的“基于神经层面指引的直肠癌根治术”理念,有效保护了小鲁的盆腔自主神经功能,避免了术后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为了促进吻合口顺利愈合,手术中还为小鲁施行了预防性肠造瘘。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标本切缘阴性,未见癌细胞残留,“极限保肛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5个月,小鲁回汉复诊,医生检查发现其肛门功能训练良好,吻合口愈合佳,排尿功能与性功能未出现明显受损。郑勇斌教授随即为他实施了肠造瘘造口还纳术。目前,小鲁恢复良好,术后排便功能逐步改善。
回顾这半年多的抗癌历程,小鲁十分感慨,提笔写下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他充满感激地说:“多亏了郑勇斌教授团队,在他们的全程管理下,我不仅实现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同时还保住了自己的排便排尿以及性功能,保住了以后幸福生活的基础。”
警惕结直肠癌“年轻化”,早发现早治疗
郑勇斌教授表示,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往40~5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但近年来受不健康饮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这也让更多患者对超低位保肛术有更多的需求。
针对患者的强烈临床需求,郑勇斌教授带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I科团队,在国内创新开展了“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术(ISR)”与“基于神经层面指引的直肠癌根治术”的有机结合。这种手术方式既避免了传统术式带来的切除肛门的终身痛苦,同时有效保留了患者的泌尿生殖功能。在不影响肿瘤学根治效果的情况下,真正为直肠肿瘤患者实现了“双赢”。
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郑勇斌教授团队成功探索出了一套“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的全程管理体系。他们打破了距肛门5厘米以下的直肠癌不能保留肛门的“魔咒”,并不断挑战各种“保肛记录”。目前,团队已成功为数百例直肠癌患者实现了“极限保肛”,为众多低位甚至是超低位直肠癌(距肛门约1.5厘米)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郑勇斌提醒,直肠癌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会比较好,患者5年生存率也会大大提升。市民如发现自己有大便带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对45周岁以上的人群,建议做一次肠镜筛查。如发现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可在消化内镜下微创切除完成根治;如发现有多发性息肉,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没有异常,则建议间隔2-3年复查一次。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