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品为约 聚创作之力 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开幕
10月11日上午,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在北京首创郎园Station举行。大会聚焦“书写伟大时代 精品奉献人民”主题,展现广播电视精品创作的丰硕成果与时代精神,推动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主论坛上,围绕“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佳体验”主题,行业主管部门、广播电视机构、网络视听平台、影视制作机构代表及文艺创作者、文艺评论家进行了主题演讲。
立足北京文化沃土 打造“北京文化大视听”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在演讲中介绍,首都广电立足北京文化沃土和文艺创作热土打造“北京大视听”文化品牌,推动各领域内容创作全面繁荣。北京市三年来共备案电视剧370多部,299部网络视听作品入选总局各类推优评奖活动,居全国首位;《觉醒年代》《父辈的荣耀》《欢迎来到麦乐村》等10多部作品融合“五个一工程”、飞天奖、金鹰奖、星光奖,《我的阿勒泰》实现破圈传播,《玫瑰的故事》中“北京到底有谁在”点燃打卡热潮。《黄河安澜》等29部纪录片入选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
北京推出全国首个省级视听国际传播专项政策,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传播专项资金扶持奖励达到473个,覆盖24种语言,129家机构,2019年以来平均每年资助近3000万元。这些成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赋予光影亮色。
不能唱衰电视剧 精品化创作势在必行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侯鸿亮、《人世间》导演李路作为一线从业者代表发言。侯鸿亮说:“想要文化出海,就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扎根本土,让故事独具东方韵味。用情感的共鸣,搭建国际的桥梁,让国剧成为中华文化强有力的名片。” 李路表示,电视剧是最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形式,因此不能唱衰电视剧,它一直都是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刚需,精品化创作势在必行,“精品化不止于满足即时的情绪价值,更要追求深远的情感价值;精品化创作没有套路和捷径,创作者要有情怀,有担当,有定力;行业健全发展是精品呈现之母”。他还呼吁,希望看到传统电视台和新媒体播出平台的共同繁荣,长视频和短视频的百花齐放,“虽然现在暂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但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少一些跟风多一些引领,充分运用优质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将历史的时代洪流和滚滚的历史经验转化成更多的精品力作,抱团取暖、相濡以沫,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立足之本、梦想之地。”
发布两大报告 对广电工作变化进行梳理
大会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3—2024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数据报告》,对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发生的显著变化进行梳理。近年,中国精品视听内容层出不穷,既丰富了国内观众的文化生活,也赢得海外观众喜爱和认可,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主论坛最后环节发布了2023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优秀作品、入围作品和优秀推广机构评选结果。
本届大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集创作引领、理论研讨、推优发布、人才培育、产业联动、市场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创意丰富、亮点纷呈。活动以“1+12+9”的架构涵盖广电视听精品创作的各个方面,除开幕式暨主论坛,还举行12场平行论坛和9场配套活动,是全国广播电视行业近年来精品创作成果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大交流。大会共吸引全国约1000多家业界机构、5000多名行业代表深度参与,激活创新动能,推动广播电视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