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之子荣智健近况,走路踉踉跄跄,一瘸一拐,早没了往日风采
2020年香港的沙田马场上,一匹名为“幸运快车”的赛马初登赛场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匹马身价高达900万港元,而它的主人,就是曾闻名全国的荣毅仁之子荣智健。
梅园建立于1912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荣家的子孙始终将此地视为情感的延续,这里是曾在商界叱咤风云的荣氏之根,无论在外经历如何风雨,荣氏后人也总会抽空前来看看。
然而,荣氏家族的传奇曾延续数十年,老话说“富不过三代”,荣智健的人生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影响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进程的荣氏家族
坊间对荣氏家族有这样一个评价:没有人能够超越荣氏在内地与香港两届的影响力。
风雨飘摇的民国时期,荣毅仁就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著名工商业家族,从1937年毕业后就开始辅佐父亲经营面粉、纺织业与金融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建设,荣家已盆满钵满。
同时期挣到钱的企业家有很多,但新中国成立后,原本已迁往海外的荣毅仁毅然决定投入新中国的建设。
毛主席曾笑着对他说:“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呀。”
那天是荣毅仁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还见到了周总理等重要人物,宴会上的气氛就像是家庭聚餐,毛主席时不时鼓励他,要让他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后来荣毅仁回忆,那也是他一生中最为难以忘怀的一天,无论时局如何变动,他始终将“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结合在一起”的教诲记在心里。
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而荣毅仁是那个率先把企业拿出来给国家合营的人,此举奠定了他在新中国备受尊重的地位,也赢得了“红色资本家”的称号。
他背后的这个家族,历经半个世纪的沉浮,依然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家族。
荣毅仁的人生是传奇的,他不仅从商多年,同样也从政多年,最为响亮的称号是“国家副主席”,那是1993年的事情。
这个消息当时让海内外极为惊讶,对于荣氏家族的400多成员而言,这无疑是最高荣耀。
荣智美曾感慨道:“我四叔是个有信仰的人,他也实现了。”
明明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富翁,却能担任如此高位,体现的是中国认真对待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决心;而荣毅仁这人也是个敢于直言、敢于提出建议的人,国家对他的意见也极为重视。
在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的过程中,很多高楼大厦上都印有“中信”牌匾,荣毅仁也正是这个中信的缔造者。
中信早期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他们开创了太多个“中国第一”,也创造了太多奇迹。
1993年从中信卸任后,荣毅仁本人就很少露面。
出版社在出版《荣毅仁画册》时,老人也仔细查看,发现里面没有一张与周总理的合适合影,他还有些耿耿于怀:“我和总理最好了。”
老人念叨了好多次,工作人员才为他找到了一张满足他要求的照片,那张照片虽然质量差点,但却被老人视若珍宝。
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走完了人生的89年旅程,他历经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辉煌岁月,他不仅见证、更是参与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
2005年荣毅仁的离去,对于荣家是个巨大的打击。
那天之后,北京东城区灯市口的史家胡同内人们进进出出,到处都停满了车,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内几乎被各种花束、花篮所填满,荣毅仁的照片就在门厅中央。
来往的宾客络绎不绝,他们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如今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离去”,心中也有着更多的感慨与惆怅;荣家的“接力棒”已经传下,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后来者,是否能带领荣氏谱写新的篇章,在所有人眼中都是未知数。
人们也会思考一个问题:荣氏家族的辉煌,能否在后代延续下去。
大家早就习惯了荣氏家族的强大,其实,对于荣毅仁来说,很多成功的过程并非他个人能缔造的,关键还是在于政府的支持、时代的机遇。
坐拥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而荣毅仁只留下了荣智健这么一位独子。
坊间传闻荣毅仁身体不好的时候,荣智健的一匹爱马“骄阳”突然暴毙,香港媒体正四处找寻着荣智健的身影,后来打听到:荣智健已经离开香港奔赴北京,陪伴在父亲的身边。
荣氏三代至此成型,第一代荣德生富甲一方;第二代荣毅仁身居高位。
结果到了第三代荣智健,外界最多的评价就是:马场大亨。
显然,这个称号与父亲、祖父相比,顶多只能算个“花名”。
在延绵已久的荣氏家族中,荣智健不是没有证明过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1978年,36岁的荣智健抵达香港的一处纱厂,这里还有父亲留下的100万港元的股份,这在当时完全算得上一笔天文数字,用着这笔钱荣智健和身边的合伙人共同创办了“爱卡”电子卡。
不得不说他的头脑是很清晰的,在生产集成电路与电脑随机存储器后,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与电子产品的黄金时代,他的产品成了畅销品,订单源源不断。
尝到甜头后,荣智健扩大了生产线规模,在3年后更是瞅准时机出售公司,他本人就赚了750万美元;比起一开始投入的100万,获利足足翻了64倍。
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幼年时期的人生虽说时代充满风雨,但他个人的生活却奢华且拥有活力,在各路势力聚集的上海,他也是响当当的“公子哥”,他唯一吃苦的瞬间,恐怕就是特殊时代来到四川深山的一段岁月。
就他个人经历而言,那段人生绝对是有益无害的;与劳动人民肩并肩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不仅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就连心智也发生了转变。
若是一个本就衣食无忧的人适应了逆境,那么他的前途就更加光明。
在父亲与社会的双重影响下,荣智健不仅洞穿了商业的真谛,还同样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和人脉;80年代,在瞅准了新的时代机遇后,他只身南下香港,用成果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至此,荣智健并没有停下脚步,1982年他来到美国探访机遇,发现电脑市场具有巨大前景,于是他找到了两位微软博士共同合开了一家电脑软件技术公司,仅仅2年就出售了所有股份获利4800万美元。
再度回到香港,他的身价已经达到4.3亿港元。
到这个时间点,他所靠的只是父亲赞助的100万元,也属于“生意天才”了。
在取得了如此成就后,这位本就“风调雨顺”的少爷似乎也难逃“证明自己”的魔咒,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高调炫耀自己的能力,还说自己是一个“首富家族”。
可以看出,那时的荣智健已经心满意足了,最起码他彰显出能够接管家业的能力。
2002年他登上中国首富宝座,不过比起父亲与爷爷的低调内敛,成功过于容易的荣智健对媒体说出了这样的话:“我的爷爷是首富,我的爸爸是首富,到了我还是首富。”
赚钱快,败光家产更快
在荣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候,荣毅仁与他的中信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基辛格曾评价道:“荣毅仁是既了解东方、又了解西方的企业家,苏联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他们找不到这样一位企业家。”
站在如此“大树”之下,荣智健想不成功都是件难事,他在经商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找父亲请教。
从2002年到2005年,他都当选中国首富,而当父亲荣毅仁去世后,才是真正考验他的时刻。
或许是成功太过容易,荣智健飘了。
面对他赛马引起的舆论风波,荣智健坦言:“与父亲相比,我是喜欢享受一些,但我毕竟不是以享受为目的的,这追求的是我事业的发展。”
在中国富豪中,他是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还同时拥有英国城堡、私人森林和马场,马场中的马匹价值约为千万。
他说过很多,其中有一句更是引人关注:我绝对不会过清教徒一样的生活,我认为富裕之中仍然过着苦行僧式样的生活,那是伪君子的表现。
有人向他谈到父亲,他却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美丽华一战让荣智健全面败退,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他才开始发现资本市场的风险是巨大的。
发生在2008年到2009年的事,更是令荣智健措手不及。
中信泰富经营着钢铁业务,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有一个很大的磁铁矿项目,从2007年开始,中信与花旗、汇丰共同签订了数十份外汇合约,按照合约的相关规定:澳元合约有最高利润上限,一旦达到这个利润水平,合约自动终止。
2008年,一向强势的澳元兑美元大幅下挫,这份“不平等合约”违背了对冲原则,导致荣智健遭遇巨额亏损。
这位曾自信满满的“公子”,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看不懂市场了;投资本就像是一场赌局,“庄家”给他上了人生最为生动的一课,他也恍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去当自己真正的老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同年中信的业绩报告显示,仅这一年他们就亏损了159亿港元,这是荣智健此生第一次遭受的重大挫折。
中信集团出资15亿稳住市场,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这并不能代表荣智健可以高枕无忧。
迈入2009年新年后,香港证监会开始调查包括荣智健在内的中信泰富17位董事,外界的各种压力如雨点般砸向了荣智健;4月3日,中信泰富股份宣布停牌,“地震”持续升级。
4月8日,中信泰富的公告中明确表示荣智健已经提出辞呈。
这个消息给中国商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大家都不敢相信:荣智健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即便后来荣智健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法挽大厦之将倾,公司的衰落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属于他的商业神话就这么快速结束了,荣氏家族百年沧桑,他自己也有远大的梦想,可是终究还是没有熬过这个惨痛的“夜晚”。
那时,荣智健已经有白头发了,再也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荣总”。
为了能东山再起,他于同年6月注册了荣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都是他们荣氏家族的内部成员,这次,他的新公司完全是个民营企业了。
凭借着多年来积攒的商业眼光,他拿下了海南的35块地、投资了无锡地产、投资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资源,走上了“家族复兴”的道路。
从心理角度来说,无论如何他都不希望让这个百年家族毁在自己的手上;他也意识到命运是公平的,在变幻莫测、充满竞争的商场上,没有人会因为他的家族背景而同情他,只会有类似的“二代”、“三代”吸取他的教训。
从2009年之后,荣智健的发言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得出来,失败给他带来了很痛苦的体验。
突然有一天,他这样回答媒体的问题:“如果不受父亲身世的影响,假若没有新中国的背景,我过去不会在香港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
不难推断,荣智健无法再延续荣氏家族的辉煌了,可他仍然能赚得不少金钱,比起普通人还是要强太多;从2010年他便彻底投身于房地产行业,梁伯韬也选择加入荣氏家族的企业为他指点金融,这次荣智健更愿意“踏实走路”了。
从这之后,媒体就很少能拍到荣智健,他也极少露面。
2023年的清明节,81岁的荣智健出现在无锡梅园景区,这次是回来祭祖扫墓的,他的祖父荣德生、父亲荣毅仁两代人都埋葬在这里。
或许人们还停留在荣智健过去赛马场上“花花公子”的模样,历经多年突然发现,他已是一位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老人了,还有1个孙子与2个孙女。
这次回到家乡,他们全家9口人共同种植了一棵同心梅花树,寓意为“饮水思源”,无论身处何处,都要记得祖国与家乡。
通过近距离拍摄的照片看,荣智健的双眼凹陷、眼角下垂,走路也踉踉跄跄;或许,荣氏家族接下来的故事,也要交给后人来谱写了。
参考资料
- 荣智健:走出“富不过三代”魔咒 民主与法制
- 荣毅仁与中国市场经济发生史 三联生活周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