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女童双手双脚布满针眼,原因竟是家长听信“退烧偏方”!结果……
日前,一岁多的月月(化名)被家属抱着冲进了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急诊室。
当时,月月神志不清,双眼上翻,流口水,四肢僵直,肤色发绀,体温高达40℃。
在医院,急诊医生立即给月月镇静止抽、吸氧、退热、输液等一系列处理,症状渐渐缓解后,月月被送进了儿童重症医学科。
医生在检查月月身体时,发现了一个疑惑的事——为什么月月手指脚趾布满了针眼?
一问才知道,竟是家人为给女童退烧,听信“土方”扎针放血所致。
原来,当晚女童反复高烧,吃了退烧药也不见效,还出现了抽搐的症状。
情急之下,家人想起了家乡流行的所谓“退烧偏方”,在女童身上扎起了针!
一番操作后,女童还是在抽搐,家人眼看不对劲才送医,
“医生、医生,我孩子抽筋了,抽了好久一直没缓解!”
最终,孩子确诊为热性惊厥,经对症治疗后,很快康复出院。
医生表示,女童算是幸运的,因为这个“土方”退烧法曾出过很多事。
扎针放血不仅对缓解孩子病情没有什么帮助,还可能会让孩子陷入危险。
网友评论,看着就疼,十指连心,何况还是个年仅1岁的孩子。
一、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儿童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热性惊厥的患病率为3%~5%,多见于6月龄~5岁的儿童。热性惊厥是儿童在发热期间出现全身抽搐(惊厥)。
热性惊厥的儿童可能有家族史,曾经发生热性惊厥的儿童也可能复发。
1岁以内的婴儿首次发生热性惊厥后的复发率高达50%,1岁以上儿童的复发率则为30%。
对于无基础脑病的儿童,热性惊厥通常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或遗留其他神经系统障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热性惊厥的儿童不会发展为癫痫,但患病儿童继发癫痫的风险稍高于普通人群,风险大约为1%~15%。
二、为什么“土方法”会害了孩子?
如果孩子发生了抽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土方法”就是想方设法孩子撬开牙关。
孩子张嘴之后,有的家长还会把毛巾、衣物、筷子甚至是拳头塞进孩子嘴里,生怕孩子咬到舌头。
事实上,“蛮力撬牙关”可能导致口唇黏膜、舌黏膜损伤、疼痛和出血,严重者还可能造成牙齿脱落、颞下颌关节脱位等。塞入儿童口中的手指或拳头也可能会被咬伤,继而造成出血或感染。
塞入异物还可能造成儿童呼吸道梗阻。口中异物也可能被孩子咬碎或误吞,随即卡在气管、支气管、食管等呼吸道或消化道部位,这些部位的梗阻可能引起窒息、脏器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有些家长还会试图通过摇晃、拍打、掐人中甚至针扎放血等方式,来促使孩子停止抽搐和恢复意识。
然而,这些错误操作反而可能延长抽搐发作的时间,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三、如何正确处理儿童抽搐?
总的来说,当孩子发生热惊厥时,家长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六要:
1、环境安全:把孩子置于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松解过紧衣物,解开颈部扣子;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去枕侧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的误吸;
3、测体温:待孩子缓解后记录孩子体温;
4、记录抽搐的表现及持续时间,如果可以,建议拿手机拍摄发作的表现或者调取监控下抽搐表现;
5、降温处理,患儿体温超过38.5℃时,意识恢复后可口服退热药降温;意识不清的患儿可予退热栓塞肛处理;目前推荐使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制剂;
6、及时拨打120听从医务人员指导或立刻就近治疗。
六不要:
1、不要大声呼喊、摇晃、喂水等刺激;
2、不要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
3、不要掐人中、合谷穴;
4、不要撬牙关,口中塞毛巾;
5、不要用酒精擦拭孩子身体来降温;
6、不要听信偏方。
孩子发烧很常见,发生热性惊厥也不要慌,民间的“土办法”要不得,要确保孩子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保持孩子气道通畅,然后要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待抽搐停止后及时就医。
(来源:齐鲁壹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