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宝地:舆论场借向佐乌云压境,但电影不是真的闪电五连鞭
我们再来说一下《门前宝地》。
《门前宝地》是《师父》的再版,同样是讲天津武行,同样是讲规矩,重头戏都是结尾的车轮战。
我觉得,《师父》结尾廖凡大战各路高手是直接启发了《门前宝地》的拍摄的。《门前宝地》100多分钟的片长里,结尾向佐打爆师兄整个团队的部分占了得有三分之一。
但是,从故事本身来说,《门前宝地》要比《师父》更复杂一些。
《门前宝地》的故事是,武馆馆长要让儿子向佐离开武行,所以他把武馆传给了大徒弟安志杰,没有给儿子。
大徒弟接手武馆后为了壮大武馆乃至整个武行的力量,开始将天津的各行各业的人都吸纳入武馆,这个举动破坏了武行的规矩。于是武行又把向佐叫了回来与他的师兄比武。
向佐赢了师兄,但师兄安志杰不服。于是两人在街头再次出手。尽管安志杰安排了手下徒弟车轮战向佐,结果向佐还是赢了。
最后事情闹大,向佐和安志杰都被逐离天津。几年后,向佐回到天津,但还是离开了武行。
这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在于安志杰饰演的大师兄。
相比于《师父》里,廖凡想借助天津武行振兴门派,同时赚钱,最后失意离开,《门前宝地》里的大师兄已经有了远见,他看到了武行的没落,他也有改变的决心,只是到自己力有不逮。在更大的环境面前,个人是无力的。
向佐是名义上的主角,但他其实充当了武行的打手,武行借助向佐除掉了安志杰。当然最后向佐也看明白了,选择离开。
所谓门前宝地,武行只看门前百米,注定了没有大作为,也是别人,比如说军界的工具。也因为这门前百米,武行或许会出人才,但整体上整个行当是走下坡路的。
所以安志杰更像是主角。他有改变现状的决心。
看上去的反派,是正派。看上去的正派,其实是反派。
再看电影的表现。这或许是这部电影最割裂的地方。因为它是在喜剧,惊悚,舞台戏之间来回切换的。
一定程度上说,《门前宝地》就是一出戏,天津武行就是这个舞台,武行里的人就像是戏里的人一样,在装模作样地认真演戏。
所以相比于电影感,《门前宝地》的舞台感更重。
比如郭碧婷的房子,向佐去舞会找郭碧婷的一整段,从布景到灯光,都是明显的舞台效果。
而最突出的,则是结尾的大战。摆上一个擂台,各位上台比武。
比武,各类玩梗都可以说《门前宝地》的向佐不是比武,是跳舞。其实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在这出戏上,各位做着各种动作,舞与武无异。
《师父》结尾是巷战,表现的是纵深,或者用电影的说法,那是景深。之后人物还在各个场景里来回穿梭。这就是电影。
《门前宝地》是一个擂台,擂台外还有一个没有景深的邮局,郭碧婷带着一伙人就在外面站着。擂台上就是向佐不停地在打。这就是一个平面。所以,这就是一出戏,一望便知。
最后,再来说一下《门前宝地》可能的关于现实的一些表达。
众所周知向佐的身份,所以向佐现实中的情况和电影中角色的情况的对应就不多讲了。
我倒想说的是,导演徐浩峰和大师兄安志杰之间是不是也有一种对应的关系。
徐浩峰自从2015年的《师父》之后很奇怪的是就拍了电影但却无一上映。
2017年的《刀背藏身》至今没有上映的迹象,早早拍完的《诗眼倦天涯》推到了2026年,到时能不能上还是未知数。
没多少人知道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在十多年前,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徐浩峰并不过分,他带来了全新的表达体系,全新的武行故事,全新的武术设计,大部分人对徐浩峰的表达,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明觉厉。
如今这个局面,徐浩峰就像是大师兄一般,壮志未酬,而走到台前的,就如同电影里的师弟一样,现实中则是他的弟弟徐俊峰。
《门前宝地》说不上是一部佳作,它更像是由原本一篇短篇小说,为了完成任务而硬被扩成了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它远没有《师父》来的精细,动作设计也说不上出彩,尽管如此,我认为,主创们想说的,基本已经通过电影都表达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