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动静脉内瘘狭窄,医生用内瘘球囊扩张术助患者顺利透析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王慧文
近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肾病内科成功开展了首例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球囊扩张术,为一名血液透析患者打通了“生命线”。
88岁的邓婆婆(化姓)是一位尿毒症患者,维持透析已有6年,现每周透析2次。1月前,邓婆婆发现动静脉内瘘流量不佳,血流量最高只能达160毫升/分钟,静脉压升高,不能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入院后检查,内瘘彩超提示老人左侧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后,肱动脉流量正常,距吻合口1cm处头静脉管径狭窄,管径内径不到2毫米,吻合口远心段桡动脉呈离心血流,为动静脉内瘘狭窄。
手术中
“对于血透患者而言,内瘘等同于生命线。”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彭家清介绍,良好的血透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石,然而随着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延长,经过长期的反复穿刺使用,加之大部分尿毒症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使得内瘘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如狭窄、血栓、假性动脉瘤、感染等。血管狭窄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最终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
彭家清主任解释,一旦出现狭窄状况,患者在血透时通常会出现血流量不足、静脉压升高、透析不充分等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内瘘血栓形成进而闭塞,严重者往往需要切开取栓甚至重新建立内瘘,这极大地增加了血透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同时宝贵的血管资源也会进一步减少。
因此,为了保护邓婆婆珍贵的血管资源,避免二次手术风险,经过肾病内科专家的精准评估,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术(PTA)进行治疗。
患者术后
在经过与邓婆婆的充分沟通后,副主任医师沈俊主刀为其手术,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球囊在血管狭窄处反复扩张,耗时1小时,手术过程顺利。通过球囊扩张,内瘘管腔狭窄段逐渐恢复通畅,术后B超评估显示,邓婆婆狭窄段血管扩张状况良好、管腔内径达到3毫米左右,检查内瘘血管及震颤显著减弱。术后问及感受,邓婆婆高兴地说,“手术过程一点都不痛,感觉很好!”。
术后第二天,邓婆婆便应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血流量达到220毫升/分钟,流量稳定,静脉压正常,透析效果明显提升,比以往更加充分。
据彭家清主任介绍,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血管,置入导丝,沿导丝将球囊输送至血管狭窄病变处,然后使用压力泵打开球囊,将狭窄的病变扩张开的过程。PTA技术不仅能够扩张狭窄病变,还能够重新开通闭塞的病变以及去除血栓等,其具有创伤小、术后短期即可使用、可反复进行、安全简单等诸多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自身血管资源的损耗。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2群。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