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要做“六边形战士”?突发情况,一个动作就能救命
晨曦微露,接到交警紧急联动电话后,邓哲立即赶往抢救室。一名30岁女性患者车祸重伤昏迷。“心率极快,呼吸急促,血压仅74/42mmHg……考虑患者存在重型颅脑损伤、创伤失血性休克、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并张力性气胸、骨盆骨折等严重伤情。”邓哲和团队实施抢救后,血压回升,患者生命体征随即再次恶化,血压降到49/28mmHg。邓哲拿起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二次评估,发现其左侧胸腔大量出血,立马执行胸腔闭式引流,引出血量2000ml;加速输血3000ml。同时,邓哲组织胸外科、神经外科、创伤骨科等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开通手术绿色通道,实施紧急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患者胸腔积血及引流血量共6000ml,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2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邓哲团队治疗中从患者胸腔引流出来的血。
急、难、杂病患是急诊科的日常,曾经在普通外科的5年工作经验为他做急诊医生打下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升自己,邓哲跳出“舒适圈”,深耕相关医学专业。急诊科医生的工作风险高,要胆大心细,果断施治,还得有让患者和家属安定的“魄力”。本期《略知二事》,邀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及院前急救科主任邓哲讲述他与急诊科的故事。
讲述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及院前急救科主任邓哲
我之前接诊一位安保大哥,背部长了个小疖子,他在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下,自行外敷中药加以内服中药,结果创面越来越大。来二院治疗时,整个背部都是红肿的急性炎症创面。因患者自身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炎症难以控制,背部创面逐渐全部化脓坏死。在毒素吸收及炎症应激下,患者全身情况反复恶化,先后二次进ICU,合并有肾衰、心衰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我们当时就是和死神抢人,针对其巨大的复杂创面,团队独创性采用蚕食法清创术,即坏死一块就引流一块,经过2个月的专业、系统综合救治,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接诊类似的危急患者在急诊科就是家常便饭。
经邓哲医生团队治疗后,患者病情转好,顺利出院。
急诊医生要做“六边形战士”
在成为急诊科医生前,我做过5年的普通外科医生。期间,我发现同期的同学大多数出国进修或考进名校深造。我突然意识到,不能停留在“舒适圈”里,后考研考入了急诊外科专业。最初我还想转回普通外科,后来在工作中发现,急诊医学极具挑战性,我之前在普外累积的理论和操作基础,让我在急诊工作中得心应手,这也成了我的优势之一。
急诊科医生是一个高风险职业。
患者大多为急危重症,给医生的诊疗思考时间极为有限,如遇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需要“先开枪再瞄准”,即患者一来就要抢救,抢救成功后再去查明原因及明确诊断。其次,接诊患者病情错综复杂,有些患者刚发病时来就诊,尚未表现出完整、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容易出现漏、误诊的情况。
有些患者病情紧急危重,患者及家属情绪易急躁,而医师可能专注抢救而解释沟通不足,易产生医患矛盾和投诉,甚至发生语言或肢体暴力。在紧急救治情况下,急诊科医生难以顾及传染病防护,存在职业暴露风险。此外,工作中经常面对危重患者且患者就诊相对无序,工作压力大,加之倒班影响作息,急诊科医生易遭受失眠、神经衰弱等健康威胁。
急诊科医生要“康、全、德、稳、准、狠”,发展成“六边形战士”,确保诊疗救治高质高效,同时传递温暖,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康:健康的身心让医生能胜任高强度、高压力的急诊工作和倒班。
全: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包括急诊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急诊状况时,从容应对。
德:爱伤爱患之德是行医必需,珍爱生命,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稳:良好心理素质让医生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高效工作状态;良好沟通能力能够让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可以稳定自己、团队、患者和家属情绪和预期。
准:严谨而敏锐的思维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各种危急情况。
狠:患者疾病一经准确判断,医生即快速施救,对症治疗,用药及救治措施毫不手软。
医者“稳”,伤患“定”
伤患出现紧急病情,病人和家属来到急诊科会慌乱乃情理之中,也属正常生理反应,但医护人员不能慌,还要尽可能让病患“安定”。在接诊及抢救时心中有数、流程井井有条、措施合理有效;询问患者病史语气坚定、简要明了、思路清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有效,条理清楚。医务人员稳了,对患者和家属而言,就是“定心丸”。
躯体患病难免给人带来心理压力、紧张,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也会相互影响,急诊科医生在救人的同时,还要兼顾关怀病患、抚慰伤患及家属情绪,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和安抚,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作为医务人员,虽从事技术行业,但实际工作中,涉及很多如服务态度、医患沟通等急诊“社会学”的范畴。急诊科也会碰到一些难缠、棘手的病患或家属,面对他们时,医务工作者如能包容共情,有利于推动医疗行为达成共识。
病患或家属本身对医学专业知识不了解,可能对诊疗措施和结局存在理解偏差;部分患者预后不佳,家属或病患短时难以接受,导致心情急躁或情绪激动;可能存在医患沟通不到位,个别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理念欠缺;极罕见的情况下,诊疗行为和措施可能存在瑕疵或不足。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与不解,医护人员需深入审视诊疗流程、沟通技巧和策略。唯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方能挖掘病患和家属疑虑的深层原因,从而赢得其信任与配合。医生、患者、家属能达成一致的诊疗共识,或可实现高效诊疗,事半而功倍。
“举手之劳”能救人一命
截至2024年9月,深圳市政府已在公众场所配置4.3万余台AED,AED覆盖率全国第一。深圳在院前急救包括公众急救培训、公共场所体外自动除颤仪(AED)配置及120调度效率和质量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仍需精益求精,以更好的为广大市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政府有关部门可组建规范的专用院际和市际医疗转运队伍,以避免或杜绝挤占加入120网络的救护车团队,保证救命通道通畅;进一步增强市民急救意识,持续推进公众急救培训及AED使用的培训。医院层面可加强院前、院内信息化系统建设,以保障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医护人员需进一步走近公众和市民,教授急救知识和技能。公众也要主动学习急救理念和急救技能,敢救、能救、会救。
在遇到他人倒地等紧急情况时,需要及时拨打120,就可能为伤患救治赢得先机,挽救他人性命。以脑卒中(中风)为例,身边人员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就能极大提升患者救治机会和成功率,减轻后遗症。
时间就是大脑。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时间窗为发病3小时至4.5小时,这也是救治的黄金时间,救治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如身边有人疑似中风,第一时间拨打120、由救护车送往有资质的医院及时救治。
快速识别卒中,时间就是生命。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通讯员:帅菲斐 王璐鑫 吴文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