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票房近三亿?抱歉,《志愿军》这种审美降级,我欣赏不来
文 | 真诚风筝 编辑 | 真诚风筝
国庆假期,本是国产电影大展拳脚的黄金档期,然而今年的影迷们却似乎高兴不起来,成龙、葛优,这些曾经的票房保证,都没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观众们带着些许失望,又将目光投向了那部“主旋律”——《志愿军:雄兵出击》,三天近三亿的票房,似乎宣告着它的成功,但在这耀眼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观众们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部电影是“国庆档唯一能看的”,毕竟,战争的宏大场面、英雄的壮烈牺牲,总能轻易地拨动人们心中的那根弦,但也有不少人走出影院后,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疑惑和不解: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抗美援朝”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志愿军》的故事,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豪迈,到抗美援朝战场的残酷,再到最终的胜利,时间跨度长达数年,试图全景式地展现这场战争的始末,宏大的叙事背景下,人物的塑造却显得单薄无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飞宇饰演的“伍万里”,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本应是影片着力刻画的重点,观众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开挂”般的人物,仿佛战争的残酷和磨砺,都无法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长津湖》中的“伍千里”和“伍万里”兄弟,他们之间的感情,并非依靠煽情的台词和刻意安排的剧情来体现,而是在一次次并肩作战、生死相依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足以让观众感受到那份血浓于水的兄弟情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争片,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战争,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津湖》中,七连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啃食冻土豆的场景,雷公为了保护战友,牺牲自己,引开标识弹的画面,都深深地刻印在观众的脑海中,因为真实,所以震撼,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志愿军》中,那些刻意营造的“大场面”,那些为了煽情而存在的“煽情”,却让人感到虚假和做作,战争的残酷,并非几句慷慨激昂的口号,几场爆炸和枪战就能体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一部电影,试图用华丽的包装,去掩盖内容的空洞,用刻意的煽情,去替代真挚的情感表达,那么,它注定无法获得观众的真心认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凯歌导演,是想拍一部“不一样的抗美援朝”,他想展现的,并非只是战争的残酷,还有战争背后的人性,以及那段历史的厚重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看到了影片中,那些穿插在战争场景中的温情片段:战士们小心翼翼地闻着手中的纸花,那是对和平的渴望;一位老兵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战友,那是对生命的延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片段,或许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人性的光辉”,但放在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中,却显得突兀和刻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众们想要看到的,不是被刻意拔高、美化了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退缩,但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献出自己的生命
《长津湖》中,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友的牺牲后,从一个冲动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他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蜕变
而《志愿军》中的“伍万里”,更像是一个被保护在温室里的花朵,战争的残酷,似乎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段“插曲”,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这种“失真”的人物塑造,也让观众们对影片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我们仿佛是在观看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而非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战争史诗”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像一面镜子,照见历史,也照见人心,它应该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说教
《志愿军》的票房成功,或许证明了观众们对“抗美援朝”题材的关注,但口碑的两极分化,也反映出观众们对影片质量的更高要求
我们期待着,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战争片,用真实、感人的故事,去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歌颂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