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贵古代书画《十面灵璧图卷》领衔,15件国宝齐聚广州
9月13日—10月13日,“盛世仰止——宋元明清国宝书画特展”在广州·鹏瑞1号湾颂艺术中心举行,展品包括成交价5.129亿元的全球最贵古代书画《十面灵璧图卷》在内的15件宋元明清国宝传世佳作,总估值近20亿,为广州首次超高规格国宝级古代书画珍藏特展。
据悉,开幕当天,展览还举办了“艺述Art Talk”论坛,邀请了故宫特聘研究员聂崇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小峰等多位业内资深专家、学者莅临现场,畅谈宋元明清古代书画鉴赏要点。
吴彬(明)《十面灵璧图卷》
全球最贵古代书画《十面灵璧图卷》现身
南都记者在现场见到,本次展览展出的15件国宝级古代书画珍品,包括朱敦儒(南宋)《与益谦郎中札》、刘希(南宋)《璇玑图》、南宋宫廷《万花春睡图》、赵孟頫(元)《临黄庭经》、王振鹏(元)《锦标图》、杨维桢(元)《壶月轩记》、明宫廷《明宣宗御花园赏玩图》、文徵明(明)《新燕篇诗意卷》、唐寅(明)《松崖别业图》、王宠(明)《诗帖》、董其昌(明)《荆溪招隐图》、吴彬(明)《十面灵璧图卷》、八大山人(清)《山水诗意》、王翚等清代宫廷画家《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以及乾隆御笔《白塔山记》,每一件堪称国宝级藏品,让人叹为观止。
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全球最贵古代书画《十面灵璧图卷》的重磅现身。明代“画仙”吴彬的《十面灵璧图》是一幅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这幅画作于1610年左右,是吴彬为“石隐庵居士”米万钟所藏的一块罕见灵璧石所作。画中共分为十部分,各部分均以实际尺寸描绘了奇石的不同面,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它的形态美。这幅画的技法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几何原理、音律节奏及五行之说,它被誉为“晚明立体主义”,以其独特的三维视角,像是用摄像机环绕拍摄,石随人转,将一块石头的各个侧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面灵璧图》不仅是一幅画石的杰作,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赏石文化的独特情感。在明代灵璧石因其独特的形态和声音而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赏石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此画不仅展现了石头的自然之美,更通过米万钟及当时文人的题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 这幅长卷曾于2020年以5.129亿元天价问鼎全球最贵古代书画之巅。
曾深入研究过该作的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吕晓表示,吴彬“奇幻山水”的绘画风格受西方的影响较大,在中国古代绘画里非常罕见。“他以十面表现同一块石头,构思在中国艺术史上绝无仅有,同时石头的主人米万钟又是大书法家,书画合璧,使得这件作品拍出了高价。”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大陆首次合璧展出
除了《十面灵璧图卷》,作为清初宫廷绘画杰出代表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此次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王翚等宫廷画家创作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不仅在艺术上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的“45度透视法”的纪实传统,更以其宏伟篇幅和精细笔触,展现了康熙盛世的繁荣景象。完整的《康熙南巡图》共分为十二卷,每一卷都描绘了皇帝南巡的不同阶段。第六卷主要展示了从奔牛镇沿大运河至常州府的旅程。画面上,康熙皇帝站在镇江金山的台阶上,周围是无数的船只和祝贺的人群,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热闹景象。此外,画中还细致地描绘了沿途的山水、建筑和日常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王翚将康熙南巡的壮丽景象和沿途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幅画作反映了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研究清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据介绍,第六卷曾在流传过程中被割裂成七段,近40年间分段从拍卖市场释出,此次第六卷在广州现身,是其大陆地区的首次合璧展,极为难得。故宫资深专家、特聘研究员聂崇正表示,《康熙南巡图》影响了雍乾乃至清代中晚期的很多画家,第六卷的合璧对于当今古代书画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第六卷曾遗憾地被法国藏家家族分割成七段,“这是因为西方藏家和中国藏家的赏画方式有所不同:中国人欣赏长卷时,观画者一般坐在案前不动,旁边有人边拉边送,即画面是滚动的;而欧洲人习惯把画全部摊开挂在墙上,人来走动观看。”聂崇正认为,这种浩浩长卷描绘的是延绵不断的风景,观者如同跟着康熙皇帝的南巡队伍,在几百年后重走此路,这样的机会殊为难得。
作为《康熙南巡图》第六卷的藏家之一,收藏家、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董事长林霄讲起来了收藏此卷的经历。十余年前,林霄机缘巧合看到了第六卷的第一段,上面绘有青年康熙的英姿,他便回去做了一些研究,了解到作品背后的独特意味——康熙南巡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场宣示政权正统性的“政治秀”,“康熙去祭拜孔庙、大禹庙、明孝陵,所有的目的都是给老百姓看,有点像是一个国家的大型文化工程、一个政治题材的纪录片。”林霄便将其买下,此后更耗费十年心血,陆续在海外购得了七段残卷中的六段,并于此次展览中与第七段合璧。“艺术品便是如此,你只要开了这个头,未来总会有人会把它‘完璧’的,我们把每一段都找出来了,已经很不容易。”
王振鹏(南宋)《锦标图》
王振鹏《锦标图》领衔,数件宋元书画珍品亮相
此外,展览还有数件宋元书画珍品亮相,“元代界画第一人”王振鹏作《锦标图》为其中上乘之作。该画作描绘了北宋宫廷金明池龙舟竞渡活动,展现了当时皇家的盛世景象和民间的欢乐氛围。这幅画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更在建筑描绘上展现了王振鹏深厚的功底。画中的建筑无论从形体、比例还是细节上,都体现了元代官式建筑的特点,如宝津楼的十字脊歇山顶、斗拱的精细描绘以及装饰纹样的丰富性。王振鹏在这幅画中运用了纯以墨笔白描的手法,通过墨线的深浅、疏密来区分建筑各部的质感和体积感,使得画面既精确又生动。此外,画中的龙舟造型各异,细节丰富,从龙头的神采奕奕到船身的装饰,都展现了王振鹏精湛的绘画功力。此外,画中的水面波纹、人物姿态等细节也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使得整幅画作充满了动感和生机。值得一提的是,此作为蒙元皇室御用,皇太子生辰献礼,皇姐大长公主珍藏,全卷气势恢宏,细节纤毫毕现,尽展皇家气韵与界画艺术巅峰。
赵孟頫(元)《临黄庭经》
而赵孟頫《临黄庭经》为其流传有绪的小楷真迹的巅峰力作,也是宋元时期书法的至高杰作。这幅作品是赵孟頫在大德六年(1302年)为友人束季博所临,二十年后,即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又为其加上了珍贵的自跋,此时他已目昏手弱,无法再作如此精细的小楷,因此这份自跋可能是他晚年最后的书法作品。赵孟頫的小楷在此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笔法细腻而不失力度,结构严谨又富有变化,充分展现了他“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的书法理念,以及对临帖“肆”与“谨”关系的深刻理解。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学者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促进会生活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任道斌认为,赵孟頫《临黄庭经》和代表着其小楷乃至个人艺术的至高成就;而董其昌《荆溪招隐图》将“可游可居、可观可赏,可知可安”的荆溪刻画得极为细致;这两件作品的同时亮相,也为观众呈现了古代书画的两座高峰。
刘希(南宋)《璇玑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曾深入研究过《万花春睡图》《锦标图》等数件展品,他表示,展览能够使这些古代书画得到更多讨论和关注,作品对于美术史、文化史的重要性才会越来越凸显出来,留下的印记才会越来越多。他还指出,宋高宗后妃刘希所作的《璇玑图》此前鲜少为世人所知,这次的公开展出也为绘画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它与象数、天文都有关系,白描的手法、作者的身份都非常有意思,以前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显出它的独特性了,值得更多的人去研究。”
据介绍,刘希出身于南宋都城临安,最初入宫时被封为红霞帔,随后逐步晋升为才人、婕妤、婉容,最终被册封为贤妃。刘希在宫中不仅以美貌著称,更因其文学和艺术才华受到宋高宗的赏识和宠爱。她负责掌管内翰文字,擅长绘画。她的《璇玑图》卷以精细的白描手法绘制,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充满了动感和的律。刘希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古代才女苏蕙的璇玑图故事,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之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部情感丰富的史诗。
南宋宫廷《万花春睡图》
据悉,作为本次“盛世仰止·宋元明清国宝书画特展”的主办方,广州鹏瑞1号在展览开幕式上宣布创立1号美术馆,整体规划近万平方米,将引进国内外顶级艺术家和艺术品资料,打造融艺术展览、艺术收藏、学术交流、顶级品牌发布、公益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端综合艺术生态空间。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图片由广州·鹏瑞1号湾颂艺术中心提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