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泥塑、画糖画,小学生在校园内沉浸式探究非遗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李瑾
“哇!迅速卷起的棉花糖像龙卷风一般酷炫。”9月30日,武汉一初学苑小学部的学生们化身“非遗传承人”,在校园内沉浸式体验泥塑、剪纸、水墨画等非遗项目。在体验中了解非遗,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感受非遗的魅力。
学生沉浸式体验8项非遗项目
在一初学苑的教学楼一楼,学生们身着汉服,将非遗项目传承人团团围住,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们示范剪纸、泥塑、面塑、糖画等8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一边为学生们示范,一边为学生们讲解非遗知识。
街头常见的小吃“冰糖葫芦”在非遗项目中进行展示,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和思考。一年级(1)班的学生邱钰姗在糖葫芦队伍前,仔细地观察着制作过程,并品尝了现场制作的糖葫芦。“制作糖葫芦需要先熬糖,待糖溶化后把糖浆均匀地覆盖到山楂上面,非常讲究火候。”她表示,除了可以用山楂制作糖葫芦,她还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用番茄、葡萄等水果制作的糖葫芦,她认为这是对非遗的进一步传承和创新。
“冰糖葫芦历史悠久,非遗主要体现在它的熬糖等技艺,我在现场看到了师傅的熬糖过程,需要小火慢熬,这个过程让我十分难忘。”四年级(1)班的学生崔恩桐说。同样引起学生关注的还有棉花糖。学生林菀歆告诉记者,她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棉花糖是由白糖加热后出现的糖丝制作而成,她希望有机会学习做棉花糖,将这个项目传承下去。
在体验中解锁非遗传承新方式
除了进行现场体验,学生们还需记录自己的体验过程和引发的思考。“师傅在画小兔子的过程中,倒糖浆时的手法需要很流畅,糖浆的量都需要很均匀,看来画糖画需要高超的技术才能完成。”五年级的学生吴和譞正在体验卡上记录着,他说:“今天的体验让我联想到,除了现场的体验项目外,生活中是否还有一些高超的技艺很难流传,我想在国庆假期里一探究竟。”
“我刚刚体验了剪纸项目,师傅的手非常灵巧,不一会儿,一只只蝴蝶和蜻蜓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并被制作成了书签。”五年级的学生苗鹤馨对剪纸这一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她告诉记者,通过前期的讲解和体验,她意识到非遗项目还传承着前人精神上的寄托,例如狮子老虎等图案,可能蕴含着前人的奇妙想象。
现场,还有不少学生组成小组,针对非遗传承人的提问进行讨论和思考,合作完成非遗项目的探究。“师傅画的丝瓜可能寓意着‘思念’的‘思’,我们可以在体验中解锁非遗传承新方式。”六年级学生桂熠晨说。
据德育副主任余洁介绍,在学生们进行正式体验前,老师们通过播放视频、AI课程等形式为学生讲解了非遗知识,让学生们认识到非遗存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非遗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初学苑小学部书记吴莹表示,期望通过校内非遗实践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让师生们在参与中触摸非遗的灵魂,唤醒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爱护,同时也为非遗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