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内容

生态“一盘棋”:厚植教育沃土的“顺德战法”

七夏5个月前 (09-19)新闻资讯590


顺德教育改革的每一次落笔,都力透“纸背”。

在本届中高考中,顺德成绩喜人,多项指标领航全市。

追溯其成功秘诀,意外揭示一个巧合:本届中考生正是2021年读初一,高考生则是2018年初一新生。这两个时间点,正是顺德启动“壮腰工程”和“四好教育”关键年份。

在教育观察者看来,顺德教育生态的演进,并不“激进”,而是以“平衡”为轴心,坚守长期主义培育沃土,推动区域教育从“高原”到“高峰”。

在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一盘棋方面,“顺德战法”值得关注。


筑基业

从“颜值”到内涵

将时针拨回到六年前,彼时的顺德GDP始终领跑,吸引众多高端人才。高净值群体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使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值飙升。

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办学位不足、优质生源流失、教育质量落后等问题日渐暴露。

摆在顺德面前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如何搭建“好学校”这一框架。

据当时的数据显示,顺德区仍有超50%的校舍始建于千禧年之前,焕新校舍、建设新校随即被提上日程。李兆基中学、郑裕彤中学、西山小学滨江校区等老校率先投身“改扩建”。

“旧改”如火如荼,“建新”悄然跟进。

近年,有“最高颜值”著称的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的建立结束了容桂19年无新建公办学校的历史;杏坛实验中学以全镇投入资金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公办学校傲立;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更是剑指打造硬件上比肩北上广深的“顶尖学校”……这些高质量校舍的“身影”彰显顺德教育基础设施正在走向“仓廪实”的形态。


大良滨江学校焕新图。

解决校园环境的“面子”问题后,学位供给的“里子”问题成为顺德教育“打基础”的下一个挑战。

2019年启动的“壮腰工程”是顺德强有力的回答。

何为“壮腰”?何以“壮腰”?

“整体发展水平均衡,但呈现出有‘高原’缺少‘高峰’的状况。”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评价“壮腰”前的顺德教育生态,所谓“高峰”,就是不少优质生源在就读初中时无法匹配到更优的教育,这正是顺德教育最薄弱的一环。

为破此局,顺德开出多味“药方”。

首先,多所名校如京师励耘实验学校、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等迅速完成“民转公”,公办教育资源库不断扩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优质选择。接着,以品牌学校为龙头,实现“点面开花”。在大良,一中外国语学校、顺峰中学成为初中教育的风向标;北滘则孕育了华附北滘学校等一批教育新星。同时,为保障教育链条无缝对接,顺峰初中与小学携手打造融通班,实现了集团内小学至初中的直通车道。

而高中教育的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高潮,则是解决“里子”问题的另一难点。早在2016年,顺德就大胆地将所有高中收归区统筹管理,并按照“分类办学、特色发展”的思路,如今已形成以标杆为引领、以品牌为主力、以普及类高中为补充的集群式错位发展格局。这一改革凸显顺德教育生态“平衡”的主基调,巧妙地将“冲刺期”的水平线拉直,今年顺德高考成绩的“逆袭”更是对此策略的有力印证。

回首过去,短短几年,“学位问题”作为顺德教育曾经最大“短板”的局势已经扭转。

“我们小升初生源前100名从曾经的流失过半,到现在发展成外地生源倒流,群众更愿意把孩子留在顺德接受教育,这是一种根本性的改变。”顺德区一位基层干部直言。

铸精锐

好校长 好老师 “能者上”

修筑好学校、构建好学位给顺德教育搭好了基础框架,而整个顺德教育生态不仅是挖坑填土,更要填入优质的、有养分的“土”。

这个“土”便是校长、老师。

日前,均安镇创造性地提出市、区、镇、校四级共建打造“未来名师学院”的构想,旨在为名师成长搭建“教-研-训-学”一体化平台。此举正是多年来顺德教育厚植“强师”沃土的一个缩影。

从成果来看,顺德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明显上升,2021年硕士以上学历大概只占20%,2022年增长至50%,2023年更是达到了67%,成功赶超深圳市宝安区。

深挖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一增长离不开区委区政府一以贯之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019年5月,时任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公开表示:“要提高教师待遇,走在全市前列。”

2021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顺德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分组讨论上,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直言,“目前顺德教师工资在佛山排第二,接下来要成为佛山第一。同时希望教育水平和校园环境也成为佛山第一。”

会场掌声雷动。

薪酬是吸聚教育工作者的第一步,留给顺德下一步“解题思路”,是考虑如何让这些精英教师“留下来”。

一般来说,按照教师的常规成长路径,新晋教师五年内可角逐教坛新秀,十年内有望成长为教学骨干。

但在顺德,“有为”者便“有位”。

在刚刚落幕的新一届学校换届工作中,顺德提拔了209名年轻干部,大批“85后”“90后”进入校级领导队伍,占比分别达到25.8%、8.8%,最年轻的校长32岁,副校长28岁,整个校级领导队伍平均年龄下降了4岁。其中,校级领导研究生以上学历53人,占比从换届前的1.43%大幅提高至8.93%;高级以上职称占比54.47%,正高级校长突破两位数。更年轻、更优质,顺德校长队伍“吐新绿”的特点初具雏形。

追溯过去三年间顺德“好校长”队伍的建设,“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考察铁律贯穿始终。

在2022年,顺德教育局推行了“能上能下、动态研判”的管理模式,通过谈话考察、民主测评等方式,精准剖析校长的增值表现。这一策略实施后成果斐然,在随后的两年里,顺德将其运用至全区600余名中小学校校级领导实现100%常态化考评,累计调整优化比例达到43.87%,实现了校级领导人岗更高的匹配度。

严格的把关机制为“好校长”队伍建设打牢了“地基”,从宏观上来看,“流动”起来的“好校长”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教育生态的平衡。

以本次换届为例,顺德力促优秀干部向相对薄弱镇街和学校流动,力促279名优秀干部实现区镇、镇镇、校校之间交流轮岗或交流提拔,全区交流轮岗或交流提拔人员占比47.05%。来自佛山禅城的名校长王玉建今年起“加盟”北滘,担任北滘镇承德小学校长,成为探索顺德式教育的一名“新兵”;西山教育集团理事长、西山小学党总支部书记陈志斌担任滨江学校校长;区属学校共输送5名副校长到镇街,两位被交流提拔为教研中心主任,三位被提拔到镇街学校的正职……不论是教育集团领导人的“下沉”,还是校级之间的调动,亦或是从优秀区域吸收名校长,优质“活水”的流动彰显出顺德在促进教育平衡的不懈努力。

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顺德教育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是顺德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未来校长要从惯性思维里面走出来,能面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和即将到来的教育改革。在人工智能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很重要的,人的改革首先要从培训校长开始。”


顺德郑裕彤中学。

育特色

集团领航与个性探索

厚植教育生态“沃土”的道路上,顺德时刻挥扬着“均衡”这一旗帜。在这面旗帜下,教育资源连片是必经之路。

自上世纪90年代广东省开始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到2021年首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的挂牌成立,“集团化办学”的征程漫长而艰辛。为什么坚持走“集团化办学”的路线是正确的?从北上广深优秀教学经验来看,该模式是义务教育阶段缩小校极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有效的一个途径,这一点,从多年来不同城市的集团化办学成果中也得到了印证。

按既定目标,截至今年年底顺德全区要实现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从本次“开学季”的学校画像来看,已经成功完成目标。

以“扶小扶新扶弱”为宗旨,事实上,顺德的集团化办学探索历程已经超过8年之久。早在2016年,顺德就在大良、容桂、均安三个镇街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发展形成了“集团间定位清晰,集团内错位发展”的格局。不同水平学校“帮扶”、同校的小初高“携手”、同质化学校“竞争”……集团化办学在顺德以多样化形式开展。

发展到今天,集团化办学不仅覆盖面更广,多所学校也开始主动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的“集团化”模式,如顺德区标杆品牌学校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首次实现区内品牌输出,计划将与乐从镇合作共建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进一步提升区域办学品质。此外,近两年,更有多达6所义务教育阶段新建学校选择与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牵手”办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

集团化办学在顺德落地,是助力顺德打赢教育翻身仗的关键“棋子”。

拿教育重地均安镇举例,作为最早一批组建两大教育集团并成立集团党委,形成“一所初中+四所小学”九年一贯制的东西学区的“排头兵”。到了今年,均安计划将集团化模式进一步优化,提出“一主体+三联盟”的新架构。杏坛镇也奋起直追,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资源共享等方式,发挥优质公办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团式“取暖”,今年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显著进步。

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寄予期望:“区委主要领导说,十个镇街像十个手指,对每一个镇街都很重视,都全力支持它的发展,都希望每个镇街都有自己的教育亮点。”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李平 何惠文

统筹:路漫漫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孙振凌 王倩

陈斌颖 唐宇松 李焕怡 韩成良

实习生 谢正娟 何佩雯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视频:南都记者 陈斌颖 李焕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0538ta.cn/post/1399.html

分享给朋友:

“生态“一盘棋”:厚植教育沃土的“顺德战法”” 的相关文章

增长逾六成!中秋假期中山超5万人次选择水上交通出行

增长逾六成!中秋假期中山超5万人次选择水上交通出行

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通讯员革军 2024年中秋节期间,中山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平稳有序。据统计,共有51420人次通过水上交通出行(其中高速客船4509人次、渡船46911人次),日平均客流量比平时增长62.8%。为营造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山海事部门多措并...

合肥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是该县今年第4次,居民:抱着孩子冲出家门

合肥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是该县今年第4次,居民:抱着孩子冲出家门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肥东县发生地震合肥市肥东县的许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住在二楼,当时震感很明显,“持续晃动了几秒钟,挺...

杭州曹某等5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杭州曹某等5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日杭州淳安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曹某(化姓)等人多次到千岛湖南浦大桥至鸠坑口水域采用活体泥鳅“打窝”的方式进行垂钓泥鳅“打窝”是指垂钓人员通过泥鳅的活动吸引周边肉食性鱼类大量聚集然后使用钓鱼工具进行捕捞经相关专业研究表明这种捕鱼方式会导致翘...

武汉未来三天多云为主,气温逐渐下降

武汉未来三天多云为主,气温逐渐下降

今天是2024年9月19日,武汉天气以多云为主,白天微风,夜晚北风3~4级,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5℃,空气湿度81%,体感温度28.1℃。市民朋友们请注意防范夜晚较强的北风,夜间出行请小心。明日武汉天气将持续多云,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2℃,白天微...

山西芮城失踪小女孩被送往河南?警方回应:此消息系网络谣言

山西芮城失踪小女孩被送往河南?警方回应:此消息系网络谣言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山西芮城家门口失踪小女孩最新消息,疑被两个人送往河南境内”的消息,经芮城县公安局查证核实,此消息系网络谣言!特别提醒: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人人有责,要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携手共建和谐清朗网络家园!...

荣昌生物:近期人员调整非大幅裁员,系“实现团队动态平衡”

荣昌生物:近期人员调整非大幅裁员,系“实现团队动态平衡”

近日,国产ADC龙头荣昌生物的裁员传闻在网络发酵。荣昌生物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近期的人员调整非大幅裁员,是基于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旨在优化经营团队结构,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整体效率,实现团队的动态平衡,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每经)(来源同花顺,以...

评论丨县领导带队强拆大学生创业果园,岂能“特事特办”不讲法?

评论丨县领导带队强拆大学生创业果园,岂能“特事特办”不讲法?

越是重点项目,越要强调守法,惟其如此才能赢得更多被拆迁人的理解和尊重,迅速推进项目落地河南省重点项目叶鲁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经济提升和民生改善都有积极的帮助,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据中国交通广播报道,对于叶县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贾柯来说,这条高速的...

敏感时刻,以色列宣称挫败一起暗杀阴谋:73岁老人被招募,试图暗杀总理、国防部长等

敏感时刻,以色列宣称挫败一起暗杀阴谋:73岁老人被招募,试图暗杀总理、国防部长等

在黎巴嫩接连发生寻呼机、对讲机爆炸事件引发中东动荡及全球关注之际,当地时间19日,以色列国家安全局(俗称“辛贝特”)突然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称,该局挫败了一起未遂的暗杀阴谋,一名以色列商人在土耳其、伊朗等国受到招募,试图暗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加兰特...

兄弟俩晚上玩皮划艇落入长江,武汉长江游船船员成功施救

兄弟俩晚上玩皮划艇落入长江,武汉长江游船船员成功施救

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通讯员 王宁“我当时已经没有力气了,幸好遇到岳师傅和同事,救了我和弟弟。真的是太感激他们了!”9月19日,获救者方先生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事情回溯至9月5日夜晚,武汉文旅集团两江游览公司“利记03”游船夜游航班在长江王家巷码头结束了当天的...

全国首例!偷运小乌龟,为何被追究刑责?

全国首例!偷运小乌龟,为何被追究刑责?

“偷运”上千只红耳彩龟,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宣判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公认的当地“生态杀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有多大?9月19日上午,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一审公开宣判,以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