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超25%投向教育!看南海如何下好“教育一盘棋”
“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但南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能敏锐抓住每次教育改革的机遇。”
一位在南海教育系统3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总结出南海模式的关键词:改革。
“佛山教育看南海”有口皆碑,这源于其“教育先行”的地区发展模式:厚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着眼于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品牌竞争力,以政策引领为先导,以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教育创新与特色发展为动力,以智慧教育与信息化为支撑,以社会支持与家校共育为保障,以“五育并举”为实践,最终形成高水平综合教育模式。
在佛山公认的教育“优势区”,南都高质量发展深调研课题组聚焦并提炼出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南海模式”。
“佛山教育看南海”
南海教育为什么强?
9月2日,新一年开学季。
在佛山南海,近万名师生踏进了刚启用的崭新校园,当天新启用的11所学校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新增学位数量占全市半壁江山,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南海都保持了这样的增速。
2021年,南海区本科上线率为80.93%,远高于广东全省48.76%与全国41.63%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周边一线城市广州的71.25%和深圳的71.49%。
2024年初,南海区荣获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此项殊荣全国共63个,广东仅2个;同年6月,在教育部举办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工作启动交流会上,南海区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分享教育改革经验。
南海教育之强,体现在纸面数据,也体现在高水平的特色办学和智慧教学。
2021年起南海成立“南海区少年未来学院”,设在石门中学的南海区少科院近三年共培育出全国一等奖(省赛区)144人;南海区还认定60所学校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
如此强势表现,历史渊源在于南海区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更离不开三十余年的不断改革探索。
改革开放初期,一穷二白的年代,南海县委、县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县、区、乡三级办学负责制,推动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此后几年,南海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普及小学及初中教育的地区。1995年1月的一场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影响深远。当时的南海在地方吹响“教育兴市”的号角。伴随于此,一份《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分布走战略浮出水面,同时“十条新措施”出台,部分镇街办学的高中收归区属,力图加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中小学标准化、现代化建设。
在季华中学党委书记李卫东看来,正是南海“普及高中教育”的先试先行成为后来打响名气的重要“底气”,而另一个同样重要节点是上世纪90年代南海的“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发展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南海在90年代就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从全国各地大量引进优秀的教师,而我也是在那个时期来到南海。”李卫东回忆道。
除此之外,南海较早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立了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学校、社区、家长联动的三位一体培养,这些的实现都离不开政府对教育持之以恒的大力投入。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南海区每年投向教育的财政支出40亿元以上,2018年教育预算支出约47.5亿元,2019年达到51.4亿元,到2021年进一步上涨为67亿元,2022年再投69.74亿元,多年间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超过25%,数额逐年递增。作为对比,广东全省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在2022年平均为20.84%,同为经济大区的顺德2014年教育支出为32.77亿元;2020年教育支出增长为52.3亿元。
南海如此敢“烧钱”的逻辑在于:以教育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着眼于投资教育惠及民生、反哺城市建设。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南海各个场合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常以“品质教育、学在南海”为名片,不少高端人才因为优良的教育资源坚定了对南海的选择。
有学者认为,南海是县域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创新支持公共服务供给,再以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南海教育发展进程中还有一股来自社会的力量不可忽视。2016年,南海区委区政府推动成立南商教育发展促进会,设立了南商教育基金,该基金九年来已累计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学生和团队超2.2万人次和1000多个优秀家庭,在全社会延续发扬了关注教育、重视教育的氛围。
曾任南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的禹飙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以地方主政者的官员和财富创造者的企业家为引领,大兴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对南海的教育发展影响深远。
全区均衡发展
南海做对了什么?
“南海每个镇街教育都发展得相对较好,诚然,桂城集中了更多的资源,更为突出。但其实它各镇街的教育发展都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曾在南海区教育系统挂职,如今是三水区教育局副局长的于伟就有着这样的切身体会。
当前,南海区7个镇街分别打造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每个镇街都是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呈现出以桂城为龙头的“一超多强”。
从经济体量上看,南海处于一种东强西弱的状态,与佛山全市格局类似。那为何南海能够在实现资源平衡下,还能下得好教育发展的“区域一盘棋”?
首先是观念上的更新。李卫东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南海不仅仅重视像石门中学这样的旗帜学校,各个镇、各个街道都非常重视每一个层次的学校,从公办到民办学校,从基础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教育,正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造就“南海教育现象”。
今年年初,南海区在丹灶镇专门召开一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汇报会,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会上提出三点殷切期望,其中一条特别提到:“让优质均衡成为南海教育最鲜明的特征”。
推进教育资源区域平衡,实现千万家庭“家门口就能实现上好学校”的愿景,南海还有一招实实在在的经验: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复制”名校的教育资源,实现师资、教学设施、课程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力帮扶薄弱学校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事实上,从上世纪末期,南海区内如石门学校就已探索创办一批民办学校,这正是“集团化办学”的雏形。
2020年8月,省教育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明确统筹区域内集团化办学、推动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如今,南海的集团化办学成效在全省位居前列,南海共有14个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全省区县一级位列第一。总量上看,南海已成立79个基础教育集团,涵盖400多所学校,覆盖超50万学生。
桂江一中快速迈进“一流”便得益于集团化办学。据了解,桂江一中加入石门中学教育集团后,一位来自石门的优秀信息学教师鼎力加盟并牵头人才培养,使得两校在信息学课程建立联动机制,联合培养信息学特长生方面成绩突出,一批优秀学子被保送至清北等名校。
再以狮山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教育集团为例,其作为全省首个以体育特色创设的基础教育集团,集团向上联合高校,向下衔接初中、小学,共同开展体育特色人才培育,一方面通过联动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共同举办广东省首个“大湾区体教融合创新实验班”,另一方面衔接狮城中学、小塘中学、映月中学、民乐小学、小塘中心小学等南海中小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流通。
“全市一盘棋”
“南海经验”走出南海
9月开学季,位于三水区最南端的白坭镇第二小学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同学们以精彩的醒狮表演迎接新学期,而这套充满活力的醒狮操,与数十公里外的西樵民乐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南海西樵民乐小学的醒狮操。
“白坭二小”是南海赋能全市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2022年底,三水区白坭镇与南海区西樵镇被选为“市镇共建教研体系”试点,白坭镇第二小学与西樵镇民乐小学结对合作,共促白坭二小教改升级;2023年4月,白坭二小加入西樵镇飞鸿教育集团,借势优质资源,一年半内实现深度融合与互补发展;2024年4月,其成为全区排名前十的小学,荣获“佛山市‘市区镇校共建’先进单位”称号。
当前,南海区所建设的教育集团分为五类:一是以高中为核心校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集团,二是以行政强统筹进行赋能的教育集团,三是以初中为核心校的学片化教育集团,四是以优质校为核心校的帮扶型教育集团,五是以核心校特色为引领的教育集团。这其中,帮扶型教育集团以集团化办学鼓励“扶弱、扶新、扶小”,较多教育集团正是通过强校(园)带动,发挥明显帮扶作用,如石门教育集团、西樵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等。
借助高水平的集团化办学,更多的“南海经验”向全市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流动。教育“全市一盘棋”战略下,南海也与三水实现“结对”。
“三水区每个镇的学校都积极与挂接的学校合作,加入他们(南海)的教育集团一起发展。我们成功地搭建起了新的资源和平台,使得学校的发展在办学理念、教学技巧、课堂教研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三水区教育局副局长于伟说道。
通过建设跨区域教育集团,南海教育的“星星火种”还在不断播撒。据统计,三水区累计20所学校、幼儿园加入18个南海教育集团,近期新增市季华中学与南海区石门中学、三水启智学校与南海星辉学校合作共建。而云浮市云安区、茂名市电白区等地也分别有4所学校纳入南海区教育集团。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李平 何惠文
统筹:路漫漫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孙振凌 王倩 陈斌颖 唐宇松 李焕怡 韩成良 实习生 谢正娟 何佩雯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视频:南都记者 陈斌颖 李焕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