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被出售?警检联合斩断“产业链”,5人被判刑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米雪
在一个名为“股票资源交流”的QQ群里面,包含各种字母缩写、中文简称的消息不时闪烁。数日后,天南地北的小李、小张、小王……都收到推荐股票、专业诊股的骚扰电话。原来,他们的个人信息被非法出售了。
近日,湖北省老河口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侵犯公民信息案宣判,周某、欧某、陈某、杨某、张某五名被告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处相应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9月18日,承办检察官介绍,2023年8月,老河口市警方发现疑似违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据此抓获老河口人张某。经查,张某利用网络收集15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按每条0.1元-0.4元不等的价格出售,获利5万余元。
在该案办理中,老河口市检察院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与公安机关共同研判案件侦查方向,提出核查张某买卖信息上下游等内容的继续侦查提纲。经过进一步侦查,张某的上家周某,以及周某的其他下家欧某、陈某、杨某先后到案。经查,周某及其下家五人非法出售公民信息,共获利30余万元。
该案审查起诉期间,老河口市检察院及时开展释法说理,督促周某等人退缴违法所得,并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对该案进行研判。提起公诉后,老河口市法院依法作出裁判,支持了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采纳了提出的量刑建议。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和处置的风险。”老河口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要求,高质效履行监督办案职责,依法打击非法获取、出售、提供、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守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安全。
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承办检察官作出了五点提醒:网上购物填写收货信息时,如非必要实名,可用昵称代替。如果选择驿站、快递柜等方式自取,不需精确到具体门牌号;公共电脑上有关个人的信息内容一定要及时退出、删除;在授权手机APP相关权限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内容,对于没有必要的权限要关闭;在复印相关证件后,可在空白处写上“本复印件仅供xx用途,他用无效”,尽可能减少个人信息被他用;发朋友圈前,要对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内容进行遮掩。互动时,不要留下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