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广州打出政策“组合拳”
根据国家最新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市被赋予“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夯实广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期,《广州市推动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简称《行动计划》)《关于支持广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发展规划(2024-2035)》(简称《发展规划》)相继发布,为广州市物联网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带来政策利好。9月29日,广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有关政策措施进行介绍、解读。
聚焦传感器、操作系统“两大底座”
广州加快布局物联网产业
《若干措施》聚焦智能传感器、光芯片、物联网等重点产业发展,制定八个方面35条措施。其中就包括建立健全支持广州市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广州市增城区等区域发挥智能传感器产线制造优势,打造广州市智能传感器核心承载区。
近年来,广州市出政策、搭平台、建体系、优服务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物联网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高地。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陈键华介绍,在物联网领域,广州市以番禺、海珠、增城、黄埔为主战场,聚焦数字城市、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率先应用,已初步形成了“上游-感知识别、中游-网络传输、下游-平台及应用服务”的物联网全产业链体系。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广州初步形成了以黄埔为核心,南沙、增城为两极的“一核两极多点”产业布局,正全力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联网全行业应用,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目标将广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策源地、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物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地、智能物联网之城。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广州市将围绕全面建成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一个目标”,聚焦智能传感器、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软硬协同“两大底座”,开展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应用引领“三大工程”,重点推动增城区、黄埔区、海珠区、番禺区打造“四区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自主创新、融合应用、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全产业链群,建成2个以上物联网产业相关特色园区,形成30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物联网应用的典型案例。
广州机智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机智云”)是深耕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数智化解决方案覆盖家居家电、能源电力、纺织印染、智慧农业等多个细分行业。此外,机智云物联网自助开发平台,已服务37万物联网开发者,有效简化传统制造企业融入物联网的复杂过程。机智云联合创始人、集团副总裁邢雁介绍,未来,机智云将更加注重产业链协同,将加大软硬件集成研发应用,联动增芯科技等广州智能传感器优秀企业,打造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规划布局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到2035年形成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基石,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增城区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引进了增芯、越海、中微、安信芯等一批智能传感器上下游产业链项目。
“增城区智能传感器产业是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的重要支撑,是广东建设集成电路第三极的重要支点。”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介绍,广州在增城布局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齐全、集聚效应明显、产业能级高端的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根据《发展规划》,该产业园聚焦MEMS特色工艺核心优势,目标到2030年,实现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材料装备-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条集聚,累计集聚重点企业100家,规划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超600亿元;到2035年,智能传感器达到500家,形成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增城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曾鸿斌介绍,智能传感器园区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681亿元,预计年产值/营收超400亿元。产业项目涵括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工艺开发、生态建设,智能传感器基础制造能力建设得到明显增强。
据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飞介绍,自今年6月28日启动通线投产以来,设备调试、良率提升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最近首批产品下线良率99.7%,已通过高温可靠性测试,满足量产标准。截至目前,公司已下线 1000 片晶圆,正在进行 1000 小时可靠性测试。下一步将正式量产,预计 2024 年产品按客户订单下线10000片。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