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华诞!近200件匠心精品展出
昨日,“粤韵匠心,艺铸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广东工艺美术大展”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9月28日,“粤韵匠心,艺铸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广东工艺美术大展”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本次展览分为“海丝遗珍”“绽放新生”“改革繁荣”“勇攀新高”“美美与共”五个篇章,共展出包括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精品近200件(套),涵盖了雕刻、陶瓷、漆器、家具、金属、结绣、剪纸、编织、印染、新兴工艺美术等十余个门类。广东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盛、瑰宝如云、大师辈出,在全国工艺美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岭南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截至2022年,广东工艺美术产值连续十九年位居全国第一。
南北匠心重器荟萃一堂
本次展览可谓“大咖”云集,作者包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6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2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3人,以及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作者6人。
综观全场,由最多创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当数位于展览入口处的粤绣(广绣)《岭南春晓》。这件由广东省非遗馆珍藏的杰作,源自于岭南画派作品《岭南春晓》,由60位广绣艺人集体创作而成,生动体现粤绣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工艺特色。《岭南春晓》背后的人力、团队投入的心血以及创作的难度,更是粤绣文化传承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
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蔡光秋创作的潮州瓷塑《盛世大花篮》,也是本次展览的重器之一。六角六边形的花篮实体高1.8米、宽1.18米,连木座高2.28米,历时一年多精心创作而成,该作还曾入选大世界基尼斯。蔡光秋介绍,制作最大的难点在于用一品红釉烧成,温度要求达到1300℃以上,由于土坯在制作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形、开裂,烧成率只有两成,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
除了大尺寸的重磅之作外,小小的手拉壶里也别有乾坤,分外体现岭南工美人的匠心。为了挑战手拉壶艺的极限,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谢两岳带来一套全世界最小的“微型手拉壶”《六和乾坤壶》。六把壶和谐共生,自然而然浑同为一。《六和乾坤壶》于2011年荣获中国深圳文博会金奖。
在交流互鉴中,全国各地工艺美术既保持特色又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繁荣发展。本次展览特邀部分省份的工艺美术精品参展,山西薛生金的漆画《百猫戏春图》、福建李璋高的白瓷《大地》、河北马福良的花丝镶嵌《沉香·莲花薰》等南北精品交相辉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潮玩“上新”再创国风时尚
展览以时间为序,回顾广东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在第一部分“海丝遗珍”里,精选《人物图座屏》《黑漆描金加彩“满大人”图折扇》《十九世纪银累丝镀金花卉蛇纹“同文街”款、“EM”徽章名片盒》等多件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珍品展出,重温广东外销工艺美术品掀起的“中国风”。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工艺美术挖掘、保护了一些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品类和绝技,创作出一大批面貌一新的作品,外销工艺美术品也出现大幅增长。广东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更在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受欢迎。由惠城艺工社创办人方炎盛等,为国庆10周年创作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就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甲子贝雕”的代表作,横跨65年再度展出可谓非常应景。
改革开放后,广东工艺美术与时俱进,在陶瓷、漆器、雕刻、刺绣、藤竹编等领域攻克技术难关、大胆进行创新,催生了一大批高标准、大尺寸、新材料、新题材的工艺美术作品。进入新时代,广东工艺美术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将新兴工艺美术纳入地方性法规保护,新兴工艺美术产品与传统手工技艺精品在本次展览中争妍斗艳。
其中,以银镀金、翡翠打造而成的《岳阳楼》分外熠熠生辉。潮宏基花丝镶嵌工作室开创性地把岳阳楼与花丝镶嵌工艺做结合,瓦片、窗花、翘檐、脊饰等皆由花丝镂空、手工编织或錾刻而成,楼体镶嵌青金石、翡翠、珊瑚、猛犸象牙近3000颗,并结合珐琅工艺进行点缀,通体嵌玉缀翠,金碧辉煌,堪为一绝。
值得一提的是,15件(套)潮玩也在本次展览同步“上新”,包括金属立体拼图、国风模型、积木、盲盒、手办等。其中,拼酷的国风金属立体拼图、摩动核的国风拼装模型、EMMA秘境森林的国风手办,都深受全球年轻消费群体欢迎。中国潮玩中心负责人赵玉贵介绍,全球超过七成的潮玩都来自“中国潮玩之都”东莞:“工业制造正在向科技智能、社交分享转变,相信潮玩也将坚持守正创新的道路,为工艺美术开拓更具活力的未来。”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钟志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