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正文内容

“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回答了5个字,流传至今

七夏5个月前 (09-18)娱乐八卦480

前言

朱元璋出身草根,建立明朝后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

胡惟庸案涉及三万官员,胡惟庸叫板朱元璋“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面对庞大的贪污人员,朱元璋回答了五个字,沿用至今。

他究竟说了哪五个字?这五个字为何能流传至今?



传奇人生铸就一代帝王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生活的艰辛如影随形,少年时期的朱元璋,为了生计不得不给地主家放牛。

至正三年(1344年),濠州大旱,蝗灾肆虐,紧接着瘟疫横行,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相继离世,只留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

家中一贫如洗,连埋葬亲人的钱都没有,幸好邻居刘继祖可怜他们,给了一块坟地,兄弟俩这才得以将父母草草埋葬。



失去亲人的朱元璋陷入了绝望,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与二哥分别,踏上了流浪乞讨的道路,他四处漂泊,历经磨难,尝尽了人间冷暖,这段艰苦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朱元璋收到好友汤和的书信之时,汤和劝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加入起义军,为自己和百姓寻找一条出路。

刚加入红巾军的朱元璋,只是一个普通的步卒,但他凭借着自己的体格和记忆力,以及灵活的头脑和沉稳的性格,很快在队伍中脱颖而出。



在濠州解围战中,朱元璋表现得十分抢眼,他勇敢善战,机智灵活,为红巾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急需用人的郭子兴注意到了朱元璋,并将他调入帅府担任亲兵九夫长,在郭子兴身边,朱元璋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做事格局,每次得了命令,他都能漂亮地完成。

打了胜仗得了战利品,他总是悉数献给郭子兴,得到奖赏又推说是大家的功劳,平分给手下的士兵,对上讲效忠,对下讲义气,这样的做派和气度让郭子兴对他刮目相看。



为了笼络朱元璋,壮大自己的心腹力量,郭子兴将自己收养的孤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上门女婿。

此时的濠州城内,局势复杂,除了郭子兴,还有以孙德崖为首的另外四个元帅,他们之间矛盾重重,郭子兴心胸狭隘,行事刚愎自用,稍有摩擦,就可能引发灾祸。

朱元璋屡次劝告郭子兴要以和为贵,但郭子兴并未听从,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在孙德崖面前替郭子兴说好话,做好人。



随着徐州城被元军攻破,赵均用部、彭大部涌入濠州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凶险,赵均用、彭大“鸠占鹊巢”,各自称王,郭子兴等人沦为附属,他们分别站队,郭子兴站在彭大一边,孙德崖四人站在赵均用一边。

一日,孙德崖撺掇赵均用,趁郭子兴出门之机,将他绑走,秘密关押在自家祖宅内,朱元璋此时正在率兵攻打怀远、安丰,听说郭子兴被绑,他立即返回濠州。

尽管身边人提醒他回去可能会有危险,但朱元璋考虑到恩义,还是义无反顾地奔了回去,回到濠州后,朱元璋面临着郭家人的怀疑,但他果断地表示自己是“家人”,瞬间打消了郭家人的疑虑。



他将孙德崖的恶行转化为对彭大的叫嚣挑衅,彭大为了自身权势安危,果然出手相救,最终朱元璋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和政治斗争,朱元璋逐渐积累了自己的势力,他率领这支亲手建立起来的队伍,迅速攻占滁州。

在郭子兴郭天叙父子死后,朱元璋成为元帅,第二年,他率军攻打集庆,结果50多万军民投降



当日,朱元璋便严令士兵不得扰民,出榜安民,榜中还陈述了元朝腐败和贪婪,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即“上应天命”的意思。

后来朱元璋设立大元帅府,建立军事、政治、经济机构,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开始了他逐鹿天下的宏图伟业。

此时朱元璋除了元廷外,还有两位势力雄厚的对手,东边的张士诚和南边的陈友谅,朱元璋处于各个势力的包围中,形势十分危急,但他采纳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食”“缓称王”。



奉小明王的政权为正统,受到刘福通部的保护,命令徐达扫除应天周边的元军,把势力范围扩展至浙、皖、赣一带,积极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充实自己的后方基础。

到了1363年,陈友谅亲率60万水军沿长江而下,要消灭朱元璋,当大军到达洪都并将其重重围困的时候,守将朱文正坚守了85天。



朱元璋率领20万大军前来救援,双方军队在鄱阳湖对峙,虽然朱元璋在军队数量和战船规模上处于下风,但他巧用火攻,把陈友谅用铁链连在一起的大船烧得元气大伤,陈友谅也在此战中身亡。



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迅速挥军东进,消灭张士诚,张士诚因投降元廷,民心丧失,最后被围困在平江城中,八个月后,城破被俘,在消灭了大部分地方势力后,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南方中原地区。

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年号洪武,国号大明,开国后,他一边命汤和率军南下消灭方国珍、陈友定等残余势力,任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进行北伐,并提出了“驱逐匈奴,恢复中华”的口号。



大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不杀害百姓,不抢夺财物,民心归附,仅用3个月时间便平定了山东、河南等地,最后直逼大都,元顺帝带着皇室贵族逃亡大漠,至此,统治中国98年的元朝灭亡。

朱元璋历经20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中国大部分疆土。



反腐风暴,雷霆手段震官场

朱元璋自登基后便毅然决然地制定了极为严厉的法律来整顿吏治,他明确规定,官员受贿超过六十两银子一律处死

对于贪污数额较少的官员,朱元璋也毫不手软,轻则脸上刺字,重则残废,这种全方位的严厉处罚,让官员们深刻认识到贪污腐败的严重后果,对贪污行为产生了强烈的畏惧心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官员的监察,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专门监察官员的言行。



锦衣卫就如同皇帝的耳目,他们密切关注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锦衣卫有权直接将其绳之以法。

他们可以在不经过其他部门的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对违法官员进行抓捕和审讯,这种高效的执法方式,让官员们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不敢有丝毫的违法之举。

锦衣卫对官员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察,确保官员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廉洁自律。



朱元璋颁布法令鼓励百姓举报贪官,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发动民众参与反腐,才能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朱元璋规定,举报有功者重重有赏,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寻找贪官的蛛丝马迹。



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百姓们积极举报贪官,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的反腐信息,朱元璋根据百姓提供的信息,迅速展开调查,对贪官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在百姓的积极参与下,腐败分子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们不敢轻易违法违纪。



朱元璋允许百姓亲自将贪官押送到京城受审,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一项石破天惊的举措,他赋予了百姓参与国家政务的权利,大大提高了反腐效率

在朱元璋的鼓励下,百姓们勇敢地站出来,将贪官押送到京城,据记载,有一次一群百姓押解着一名贪官行走在通往南京的路上。



这名贪官曾在当地为非作歹,贪污受贿,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他们不顾路途遥远,毅然决然地将贪官押送到京城,要求朱元璋严惩。

朱元璋对百姓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亲自审问了这名贪官,最终,这名贪官被依法惩处,百姓们的正义得到了伸张。

为了让百姓更好地参与政治,朱元璋在宫门外设立了“鸣冤鼓”和“告示牌”,百姓有冤情可以击鼓鸣冤或举着告示牌进宫面圣。



胡惟庸案,反腐巅峰之战

胡惟庸出身寒门,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机遇,一步步登上了宰相之位,起初,他也为明朝的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办事小心谨慎,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胡惟庸逐渐迷失了自我,他手握重权却滥用职权,开始大肆贪污受贿,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纷纷送上珍贵的礼品。



胡惟庸的权势日益膨胀,让朱元璋如芒刺在背,但朱元璋念及旧情,一直未下狠手,毕竟胡惟庸是从朱元璋起义时就跟随左右的官员,朱元璋对他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胡惟庸对朝政的独断专行,很多事情他不向朱元璋汇报就自行处理,生杀废黜大事也由他一人决定,他还遍植朋党,打击异己,将那些不顺从他的官员排挤出朝廷。



就连和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都死得不明不白,很多人认为也是被胡惟庸给处死的,因为刘伯温曾经反对胡惟庸做丞相,他生病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医生前去探望,刘伯温吃了药后却病的更严重了,告老还乡之后没多久就病逝了。

胡惟庸的狂妄最终让他自食恶果,他竟然说出“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这句话,彻底触及了朱元璋的逆鳞,成为反腐斗争的转折点,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彻查胡惟庸案。



这一查,结果牵连出三万多人,朱元璋亲自审问胡惟庸,在行刑前,胡惟庸再次放出狂言,朱元璋用“焉知杀不完?”五个字将他击溃,彰显了坚定的反腐决心。

胡惟庸案的审理过程极其复杂,涉及的官员众多,朱元璋毫不留情,对涉案官员一一进行惩处,有的被处死,有的被剥夺爵位,有的被流放。

这场反腐风暴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朱元璋反腐的决心,胡惟庸案成为朱元璋反腐斗争的巅峰之战,它不仅打击了贪官污吏,也加强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权。



腥风血雨,严刑峻法的反思

这场腥风血雨般的反腐行动,确实有效地遏制了贪腐之风,官员们看到朱元璋的决心和手段,无不胆战心惊,不敢轻易触碰腐败的红线。

一时间,朝廷上下风气为之一变,贪污受贿的行为大大减少,为大明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过于严厉的刑罚让官员们因畏惧被处罚而变得畏首畏尾。



他们在处理政务时,不敢大胆决策,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导致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许多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一些无辜的官员也因为被牵连而遭受不公正的处罚,在胡惟庸案中,就有不少官员可能只是与胡惟庸有过一些工作上的接触,却被无端卷入其中,遭受了严厉的惩处,让官员们感到冤屈,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朝廷的人才队伍。



反腐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手段,但更需要法治的护航和科学的方法,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制度下,反腐才能走得更远、更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0538ta.cn/post/107.html

分享给朋友:

““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回答了5个字,流传至今” 的相关文章

具俊晔闹笑话!凌晨从夜店出来后晒照引争议,大S为保他又发旧照

具俊晔闹笑话!凌晨从夜店出来后晒照引争议,大S为保他又发旧照

具俊晔夜店狂欢后,大S晒旧照力挺丈夫婚姻的坚守与勇气近日,韩国艺人具俊晔与大S的婚姻生活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具俊晔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一组照片,不仅展现了他与朋友们的深夜欢聚,更因其中隐含的复杂情感与家庭背景,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据悉,具俊晔在凌晨时分...

同样是贵气男主演谍战剧,28岁陈哲远与27岁曾舜晞对比,差异明显

同样是贵气男主演谍战剧,28岁陈哲远与27岁曾舜晞对比,差异明显

陈哲远、聂远领衔主演的谍战剧《暗夜与黎明》热播,剧情紧凑,节奏明快,演员演技也在线,刚一开播,这部剧就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尤其是该剧中,陈哲远饰演的林少白是男主角,从偶像剧转战到谍战剧,观众也是持着观望的态度,不过,从前三集来看,陈哲远的表现是不错的。陈哲远颜...

《凡人歌》直到那伟要回80万,才发现祸根都来自他的一个决定

《凡人歌》直到那伟要回80万,才发现祸根都来自他的一个决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凡人歌》中的主角从全国范围来看,完全算不上凡人。就以主角伟一家为例,他们在北京拥有一套价值百万的房产。那伟在北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曾与老板一起抓住机遇创业,积累了不少财富。而他的妻子在辞职前,还是一位月收入达2万的高级管理人员。...

57岁那英与好友在英国逛街被拍!素颜出镜状态好,小肚腩却抢镜了

57岁那英与好友在英国逛街被拍!素颜出镜状态好,小肚腩却抢镜了

9月14号,也就是昨天,久未露面的那英再次被网友意外抓拍到了。一组她在英国伦敦哈罗德百货与好友逛街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引发了粉丝们的热烈讨论。这组照片不仅向外界曝出了那英私下生活的真实面貌,还意外地暴露了她的近况——尽管已经57岁,但那英的状态依然保持得...

她被誉为港圈冷门女神,是陈百强的梦中情人,如今变化大到认不出

她被誉为港圈冷门女神,是陈百强的梦中情人,如今变化大到认不出

曾几何时她是香港娱乐圈的一朵奇葩,美得让人窒息连"影帝"梁朝伟都对她赞不绝口。更别提"歌神"陈百强了,那可是把她当成梦中情人啊!可谁能想到当她的星途一片光明时,竟然说拜拜就拜拜,毅然选择了"从良"。如今再看她哎呀妈呀,这变化也太大了吧!让人不禁感叹:岁月啊,...

陈冲、张瑜、龚雪、冷眉、赵娜《中国银幕》1981年新年年历够精彩

陈冲、张瑜、龚雪、冷眉、赵娜《中国银幕》1981年新年年历够精彩

翻开1981年《中国银幕》新年年历,封底上那张青涩的脸蛋儿一下子就闯进我的视线。陈冲捧着奖杯,眼神里还带着几分懵懂。你看这双清澈的眼睛里,是否藏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呢?荣誉的蜂拥而至,下一步该如何走呢?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年轻演员都将要面对的难题。不过话说回来,...

笑不活了,三只羊 硬刚“央妈” 批评,不做回应 全面复播。 评论笑死

笑不活了,三只羊 硬刚“央妈” 批评,不做回应 全面复播。 评论笑死

如果您觉得还可以,就点个赞吧! 月饼风波——真的只是月饼那么简单? 撕裂的幕后:谁在玩文字游戏?哎,这三只羊网络,坑爹不是一天两天了!咱这次不是要说它家的直播水平如何下降,而是那出了名的“月饼风波”。记得那会儿,三只羊网络在直播中搞的那一套,可不就是明明白白...

继子照顾养父20年,如今拆迁分得60万,养父要断绝关系找亲生女儿

继子照顾养父20年,如今拆迁分得60万,养父要断绝关系找亲生女儿

为了增加可阅读性,文中部分情节做了艺术化加工,请注意甄别。“当初过继都没经过我同意,我没钱给你!”冯国正是村里公认的懒汉,到了结婚的年纪没有人愿意把自家女儿嫁给他,还是在弟弟的张罗下,勉强跟一个穷苦人家的姑娘结了婚。结婚不久妻子就怀孕了,可是看着冯国正每天混...

从节目点缀到高口碑标配,看披荆斩棘4幕后的他们如何出彩?

从节目点缀到高口碑标配,看披荆斩棘4幕后的他们如何出彩?

来源:咸宁新闻网从《歌手》到《声生不息》,从《乘风破浪》再到《披荆斩棘》,芒果台创造了不少强势吸粉的“现象级”综艺,全网出现了无数好评如潮。今年的《歌手》以直播的形式强势出圈风生水起。而《披荆斩棘4》从开播至今,凭借二公、三公的多个神级舞台也迎来了自己的热度...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